广州社工帮搵工 80后拾荒者月入四千
昨日下午,珠江边,一名流浪者蹲在石椅上休息。记者莫伟浓 摄
露宿街头拾荒为生的“80后”竟然找到一份月入数千的好工作?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
去年起,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以下简称市区分站)联手专业社工机构,以专业手法为街头露宿者提供救助服务,先后救助65人,其中12人成功回归正常生活,在社工帮助下找到月入4000元好工的阿丰(化名)是成功个案之一。
据了解,广州拟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以专项救助方式每年协助200名街头露宿者回归社会。承接项目的社工机构将对四类露宿者开展专项救助,这四类露宿者包括:体智健全有求职意向的露宿者、罹患急病的露宿者、年老体弱无工作的露宿者以及临时离家出走急需心理支持的露宿者。
想知道怎样识破乞讨骗局,怎样帮助露宿者最有效,请于14日下午,到丽影广场参加“救助接力进海珠”主题宣传日,专业社工将手把手教你怎样救助露宿者。
每日蒙头大睡过一天算一天 志愿者当形象设计助他揾工
“如果不是到社会上工作,我可能躺在这里就过一辈子了。”33岁的阿丰,身材魁梧,目测身高至少1.8米,方口大脸,浓眉大眼,却十分害羞。半年多前,他是广州大桥底十多个露宿者中最冷漠,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懒,几乎躺一整天不换一个姿势;冷,几乎没有一个话题能引起他的兴趣。”两位社工郑业能和姚永其说这是阿丰的特点。据了解,阿丰家乡在黑龙江,年少失去双亲,小学未读完就决定出来“闯天下”,一边流浪一边乞讨来到广州,“没文化,不会白话,我就是废人一个。”他这样评价自己。可能因为求职屡屡受挫,年纪轻轻的他对未来的人生没有多少期许,“就这样过一天是一天呗。”实在饿得慌,他才起床去拾破烂,假如某天收成好,他会买些烟酒慰劳一下自己。
社工多次提起,可以协助他返乡,在当地再申请社会救助。“他会显得不耐烦,躲回被窝里蒙住头,又或者直接赶我们走。”阿能说,阿丰在家乡可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又或者与家人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但是,对于重返社会,他的眼中透露向往。
发现阿丰有求职意欲,阿能和阿其立即发动热心义工,四处为阿丰“揾工”。很快就有义工为阿丰找到了一个到安保公司面试的机会。然而,阿丰不善言辞,又特别害羞,在主管面前,他连自我介绍都做不到。
“第一次面试不成功,阿丰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勇气,又被打击没了。”社工发现阿丰整天垂头丧气,又回复到整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躺在床上的状态。
“阿丰,快起来试试新衫,你明天又要去面试了。”两个月前的一天,阿其和阿能带着几位志愿者捐的新衣新鞋来找阿丰,阿丰说:“你们走吧!我是个废人!”转过身去继续呼呼大睡。几番游说,阿丰才勉强穿上志愿者捐赠的衬衣、西裤、皮鞋。阿其立即用手机为他拍张照让他自己看:“阿丰,你看,你其实是个帅小伙子。”阿丰嘻嘻地笑了,答应第二天再去试试,“如果这次不行,我再也不去找工作了。”当晚,热心的志愿者还为阿丰做面试顾问。
这次,他们为阿丰找到一份在物流公司分拣快递的工作,每天工作6小时,日薪160元。主管与阿丰见面后,答应让其试工。面试出来,阿丰紧紧地抱着比他矮一个头的社工阿能。回忆当时情景,阿能说:“这是我见过的阿丰最开心的一次,他抱得我几乎透不过气来!”
如今,阿丰已经在物流公司工作了2个多月,每月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最近,他打算离开广州大桥底那个“窝”,在公司附近寻找出租房。阿丰袒露,和同事相处多了,开始羡慕别人有家有妻儿,期望自己将来也有能力成家立室。
拟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将为露宿者建立个人档案
“今后,我们将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为城市街头的露宿者提供救助和帮扶。”市区分站负责人表示,随着社会保障的发展和完善,城市街头的露宿者,已不仅仅指生活无助的流浪汉,这个群体反而正逐步缩小,目前,街头露宿者,以打短工为生,收入不足以支付房租而不得不露宿和职业乞讨者占了大多数。
这位负责人称,今后,市区分站将探索向社工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重点帮扶体智健全有求职意向的露宿者、罹患急病的露宿者、年老体弱无工作的露宿者以及临时离家出走急需心理支持的露宿者等四类露宿者,帮助他们化解心理难题,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初步计划每年帮扶200名露宿者,主要协助他们紧急就医和临时就业。
“我们正计划为全市露宿者建立个人档案。”穗星中心负责人何俊桦称,该机构社工通过在市内海珠、天河、越秀、荔湾四个老城区露宿者密集区域的调研,发现露宿者虽然居无定所,但是基本居有定处,如果能为他们建立起个人档案,将有助于及时跟进他们的动态。
何俊桦指出,档案中还会清楚记录他们的受助经历。“当下热心的爱心机构和个人很多,过度救助也是露宿者不愿自立自强的主要原因。”何俊华举例称,在与露宿者接触过程中,一些栖身医院门口或者大型社区周边的露宿者,由于他们易于被发现和关注,对社工、志愿者送来的食品、用品有时会“挑三拣四”,“怎么这盒饭没有一片肉?”“为什么这件棉衣是旧衫?”他就面对过露宿者类似的质问。(谭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