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傻瓜机”公众却不会用:AED亟须普及
大洋网讯 在花城广场、广州塔等公共场所,标志着“AED”英文字母的盒子或安放于咨询处,或是墙角位,很少人知道,它的全称叫做“自动体外除颤器”。
开启AED后,该机器会发出一系列语音提示,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面对无法预料的突然性心脏骤停,这一工具能提供最有效的急救手段。正因此,AED在急救领域有个更通俗易懂的名字——“救命神器”。
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告诉记者,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AED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然而,他发现,专业人员眼中,AED是救人“傻瓜机”;普通大众眼中,却是非专业医护人员使用不可的神秘器械。
“可见社会仍需提高公共场所AED设施的配置密度,大力推进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普及。”他说。
越秀区成立全市首个普及应急救护技能国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现象:AED不断普及,仍显力度不足
2017年8月,广州市首批统一配置于公共场所的AED设施在花城广场、广州塔、北京路等8个旅游信息咨询站点启用。这是广州首批公共场合AED,由广州市红十字会、市旅游局、市应急协会三方合作,标志着在广州市公共场所设置AED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雷建威告诉记者,现代AED在设计上面向普通大众而非专业医护人员,会自动对患者进行识别,有明确易懂的使用指南及自动判定过程,使用者根据语音操作即可,因此被称为“救命神器中的傻瓜机”。据悉,AED与心肺复苏术配合使用,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记者观察发现,AED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此前,在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现场,本身也是一名急诊医护人员的自媒体大V急诊夜鹰分享道,急救是每个人生活当中必将会遇到的一件事情。
“现在中国马拉松赛道上,如果跑者心跳停了,没救回来,那是比较罕见的事情。”他回忆道,自己参与推动了广州2014年马拉松赛道上的移动AED救助岗位,如今想办一场马拉松,就得看看AED配置怎么样。此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光靠医生急救不行,得靠自己,但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
急诊夜鹰表示,“(急救)要想提供最好的机会,实际上还得需要器械,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因为最急的就是心跳已经停了。在心跳停的时候,对于除颤器的需求是非常迫切,因为延迟除颤一分钟,急救成功率下降10%,所以说在救命的时刻,除颤器又被称为救命神器,它的价值就在这里。”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可查看AED设施位置的“救命地图”小程序显示,广州市现有AED接近百台,但公共场所的 AED 设施的普及率过低,地铁、公交站点等人流密集处尚未安装,整体数量上远远不够。
此外,雷建威告诉记者,市民对AED的知晓度并不高,大多也没有接受过实际AED的急救培训。他认为,AED作为急救设施,相当于消防灭火器一般,应让人随时能看见,随时能想到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取,也知道怎么用。
期待:从中小学开始将其作为生活必备技能予以掌握
国家卫生健康委答网民关于“加快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留言中回应称,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将AED的普及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将AED的使用方法列入培训大纲,作为红十字“救护师资”和“救护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该委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培训力度,在交通运输、矿山、旅游、教育、消防等相关高危与社会服务行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救护培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及AED的使用方法。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积极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加大AED设施的配置投入,开展AED和心肺复苏的普及性培训,科学规范指导AED布设使用,积极推动AED普及,营造公众参与急救的社会氛围。
雷建威认为,除了把在广州市范围内购置和配备相当数量的AED设施列入2021年广州市政府的民生实事之中,广州还应制定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等,用“互联网+”技术推广AED的服务与使用,透过向红十字会、义工联、志愿者联合会等志愿者组织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全民急救知识的倡导和普及,对广大市民免费提供相关培训,组织急救演习,引导公众正确、熟练地使用AED设施。
“其中,可以把这方面的知识纳入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中,从中小学开始将其作为生活必备技能予以掌握。同时,培育和壮大一批专业的急救公益志愿队伍,提供这类人员在人群中的分布率,保证在有需要时实施最专业的救助行动。”他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赞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