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背后之大国博弈:MH17坠机现场成角斗场
马航MH17首批马来西亚籍罹难者遗体8月22日运返吉隆坡,马来西亚举行隆重仪式迎接。图为灵车离开机场。中新社发 赵胜玉 摄
2014年7月31日,荷兰希尔弗瑟姆,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携妻子在当地一处军事基地外献花。法医专家正在该基地内对马航MH17失事航班遇难者的遗体进行辨认和恢复。
中新网9月11日电 综合报道,9月9日,荷兰安全委员会公布了分析马航MH17客机坠毁原因的初步报告,称其坠毁或因从外界而来的高能量物体直接击穿飞机前部所致。客机坠毁的真实原因尚不能盖棺定论,西方就再次加大对俄制裁力度,乌克兰战火也依旧未息。在这起坠机事件中,平民的生命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俄乌互相指责 报告未能解开所有疑问
MH17坠毁后,乌克兰政府立即指责是乌东部民间武装发射“山毛榉”导弹,击中客机。美国情报人员也将矛头指向俄罗斯政府和乌民间武装,称俄方提供了武器。但在俄方立即反击,与乌民间武装拿出证据澄清,并指责乌克兰政府需为事件“负全责”。双方“口水战”持续一段时间后,声响渐小,事件疑点却仍未解开。
乌克兰战事也对坠机事件调查工作造成影响。7月下旬,由于坠机后战火重燃,国际调查人员难以接近现场。直到事故发生近2周后,近100名国际调查人员才进入现场,开始搜寻遇难者遗体和飞机残骸,调查进展十分缓慢。
9月5日,在艰难斡旋后,乌克兰问题三方国际联络小组(乌克兰、欧安组织、俄罗斯)终于同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签署停火协议,各方冲突有所缓和。但在停火期间,零星冲突时有发生,顿涅茨克市的居民仍然可以听到间歇性的炮击声。对此,乌克兰政府军和民间武装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协议。
虽然停火协议没能从根本上改善乌克兰局势,但对于坠机调查工作或有一定帮助。9月9日,乌克兰副总理格罗伊斯曼表示,停火有助于恢复马航坠机事故的现场调查,乌克兰将进一步缩小客机坠毁区域的搜寻范围,尽一切努力寻找遗体和残骸。乌克兰政府将为空难事故调查小组提供一切支持。
同日,荷兰公布马航坠机原因初步报告。该报告长达30余页,确认该客机因在飞行途中遭“高能物体”击中而坠毁,根据驾驶舱录音记录,没有迹象显示客机当时发生了技术故障或是紧急情况。而有关该“高能物体”究竟是否为外界猜测的“山毛榉”导弹、谁才是事故责任方、事件该如何定性等关键问题,报告并未给出清晰答案。荷兰方面称,最终报告或将在2015年夏天出炉。而在此之前,围绕MH17事件引发的俄乌博弈,仍将继续。
美欧加大对俄制裁力度 俄强力反击
马航MH17坠机事件发生前,美俄已就乌克兰局势纠缠不断,美国与欧盟对俄施加了三轮制裁措施。近日,欧盟出台制裁俄罗斯的新方案,在石油、军工、资本市场等方面对俄罗斯“大打出手”。俄方对此毫不畏惧,与美欧针锋相对。
7月29日,美国宣布对俄罗斯的能源、军事和金融等领域实施进一步制裁。随后,欧盟、日本等国也卷入这场漩涡,要求俄罗斯采取措施缓和乌克兰局势,否则还会施加更大的压力。9月9日,欧盟正式决定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限制俄罗斯大型国营石油公司在欧洲金融市场的筹资活动,制裁措施在未来几天内生效。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一些国家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违反了国际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俄罗斯政府将保护所有受到制裁的俄公司。梅德韦杰夫此前称,如果欧盟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俄罗斯将被迫做出回应,不排除限制西方国家航空公司的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透露,俄罗斯或与伊朗达成石油与货品交易协议,暗示俄罗斯不在乎美欧制裁。
有分析称,这场较量让俄乌欧三方都“很受伤”,其中没有赢家。西方的施压没能使俄罗斯就此服软,俄罗斯手握天然气“王牌”,也许更希望把与西方的这场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拖到冬季,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乌克兰危机改写美俄关系 开启双方高度对抗时期
英国《金融时报》称,乌克兰危机结束了自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美俄关系中的合作基调,开启了这两个前冷战对手之间高度对抗甚至直接冲突的新时期。而马航MH17坠机事件则是一场不同类型的灾难。这场危机可能会使一场重要的地区冲突演变成一场“一级”的全球性冲击。
“火药桶”乌克兰的局势还在发酵,西方部分大国对俄罗斯的孤立也日益明显。目前,俄罗斯对待西方的态度整体依旧强硬,但在处理马航空难问题上,俄方也在进行一些策略上的调整。一方面,俄要求西方停止指责俄,另一方面对乌东部局势进行调停,展示出普京外交策略一定的灵活性。
俄罗斯专家指出,如果最终这起空难结果难有明确结论,西方还是会偏向乌克兰政府,与俄罗斯的关系将会进一步恶化。但如果乌克兰政府被证明负有责任,那么西方国家的立场将有所转变,莫斯科承受的西方压力将有所减轻。
一些国际问题本来就因其复杂性难以解决,乌克兰局势正处在这一阶段。如果大国之间围绕利益问题而交恶争斗,那么类似马航MH17的悲剧可能还会继续下去,战争离人类,只有咫尺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