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创新团队E. Peter Greenberg课题组在PNAS发表重要成果    

06.09.2018  10:51

   

   

  7月17日,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E. Peter Greenberg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五年累积影响因子:10.359)发表题为“An aryl-homoserine lactone quorum-sensing signal produced by a dimorphic prosthecate bacterium”研究论文(在线地址: https://doi.org/10.1073/pnas.1808351115 ),我校农学院2014级植物病理学博士生廖立胜为第一作者,E. Peter Greenberg教授为该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Greenberg教授是廖立胜博士的指导老师。

  该项研究首次发现了一套新型的高丝氨酸内酯类(Acyl-homoserine lactone,acyl-HSL)群体感应系统HirI/HirR,首次鉴定一种新型的芳香酰侧链acyl-HSL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苯乙酰高丝氨酸内酯(Phenylacetyl-homoserine lactone, PA-HSL),证明了PA-HSL信号的合成酶和受体转录调控因子,并揭示了PA-HSL信号分子在Prosthecomicrobium hirschii菌中的生物学功能。

  另外,创新团队E. Peter Greenberg教授受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影响因子,41.577)邀请发表题为“Progress in and promise of bacterial quorum sensing research”的综述文章(在线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4624 ),华南农业大学为第二发表单位。该论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在相对较新且发展快速的细菌群体感应(QS)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及如何利用QS信号相互通信并协调对细菌生命活动深入了解,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研究治疗毁灭性传染病新药的途径,同时利用细菌来理解生物社会学。文章认为微生物群体感应的研究与应用开启了一个微生物世界新的时代。

  课题组研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No. 2013S0340)群体微生物创新团队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150605)、国家留学基金CSC(NO.20608440308)博士联培项目、美国公共卫生服务基金(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rant,NO.  GM59026)、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O.IO1557806)以及美国能源部基因组科学项目(NO.DE-AC05-00OR22725)等项目的资助。(文图/农学院  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创新团队 廖立胜)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