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郭台铭的夏普 TCL的底牌是什么?
作者:黄燕
来自TCL集团内部的消息称,TCL有望在深圳上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投资高达500亿元,可切割65吋以上液晶面板。消息人士称,11代线仍然在华星光电旗下,该项目2015年底就已立项,但目前仍在论证中,尚未最后确定。此前鸿海以3888亿日元收购夏普,应该对华星光电刺激很大,11代线上马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此前业内传闻11代线会在深圳和武汉二选一,但实际只可能放在深圳,深圳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投入资金支持华星光电。另一方面,液晶面板产业的集群效应也决定了11代线不可能离开8.5代线。消息人士称,11代线会放在深圳,2016年华星光电会另外在武汉投产T4线,生产小尺寸OLED面板,用于手机和PAD屏幕。
目前全球最高世代生产线是京东方2015年12月开工的合肥10.5代线,项目投资高达400亿元。TCL的11代线一旦建成,将超越京东方成为全球最高世代、也是投资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TCL旗下的华星光电已经是国内第二大面板制造商,仅次于京东方,在全球三星、LG等面板大厂中排名第六。华星光电在深圳拥有T1和T2两条8.5代线,目前深圳T1每月产能150万片。2016年2月华星光电在武汉投产了6代线,主要生产面向手机的LTPS小尺寸屏。
包括京东方和华星在内,目前国内面板厂商布局以8.5代线为主,40到45吋和65吋以上是8.5代线的盲区。国内彩电企业在这一区间采购的面板全部来自日韩,京东方和华星无法满足这部分需求,结构性短缺严重。
2015年50吋以上大尺寸电视的增长率有两位数,远高于彩电市场个位数的平均增长速度。来自Display 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彩电市场平均尺寸以每年1英寸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零售平均尺寸更是高出全球水平近4英寸。
显示产业依然是朝阳产业,仅中国市场每年就有4500万台彩电销量,其中40-45吋已经成为主流,55吋在2016年的渗透率有望达到20%。大尺寸面板的需求强劲增长,液晶面板厂依然有利可图,这是郭台铭斥资3888亿日元拿下夏普的重要原因。
夏普姓郭对显示产业有多大影响?除了夏普手中的技术专利,在规模上也有冲击。某主流显示厂商人士估计,鸿海和夏普的产能相加后,鸿海系出货份额将增长26%,上升到全球前两位,几乎和LG显示持平。在国内厂商产能不足的大尺寸区间更是对京东方、华星光电形成强力挤压,价格很可能进一步下探。
为应对鸿海系,上马11代线将是TCL的防守反击。布局上游一直是TCL的战略,特别在彩电盈利能力持续走弱时。
TCL集团刚刚发布的年报显示,2015年TCL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45.79亿元,同比增长3.51%;净利润32.3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亿元,同比下降19.4%。主营业务TCL多媒体实现销售收入273.84亿元,同比增长3.08%,电视销量达到1784万台,同比增长3.87%,但净利润只有0.25亿元,相当于每卖一台彩电只赚不到两块钱。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承认,2015年业绩距离2014年设定的18%增长目标差距很大,因为宏观经济形势不好。但他同时又说,去年业绩并不算太差,TCL今年的增长目标是10%。
作为TCL最大的现金奶牛,华星是集团增长的重要动力。2015年华星光电受市场需求不足、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影响,盈利同比下降14.9%。实现营收180.28亿元,净利润20.7亿元,但仍然为集团贡献了三分之二的利润。
2015年,华星光电大尺寸产品出货同比增长了46.9%,一旦11代线上马,TCL在大尺寸市场的占有率将有很大提升,足以对抗鸿海和夏普。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此前在深圳称,TCL在显示技术上不只是上量,同时也在布局印刷显示和柔性显示等新技术。李东生认为OLED显示还不够成熟,“印刷未来如果能够取代真空蒸镀的话,有可能成为下一代AMOLED技术的主流。另外印刷显示技术工艺能够更方便地应用到大屏幕柔性显示,未来在商业化应用方面会有更大的前景。”
来源: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