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热潮将席卷今年加博会 邀你“结盟”

14.04.2017  08:23

  使用VR设备在车内能体验驾驶的乐趣。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摄

  VR一旦与东莞制造相结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位于松山湖的城市会客厅内,东莞VR产业联盟的成员,向记者描述了VR可能在东莞垂直产业、商业以及营销领域带来的全新应用创新。在今年的加博会上,联盟将通过产品展示、专题论坛、互动交流等形式,实现与加工贸易企业对接。

  每年的加博会不仅是企业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也是产业合作的平台。“2017年是我们高速成长的一年,预计今年的营业收入和规模效益都会是去年的好几倍。”盟大集团总裁李实告诉记者,此次参展不仅带来了产业链创新模式,还将携平台上的资深用户一起参展,为企业客户提供货源、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服务,给加博会注入新能量。

  VR/AR热潮将席卷今年加博会

  2016年火爆全球的科技话题非VR/AR莫属。2016年,各类厂商纷纷在VR/AR产品、资本运作等层面进行抢滩布局,希望为自己在AR/VR的爆发元年抢占有利的市场地位。而在即将到来的2017加博会,VR/AR也将成为智能领域的热点话题。

  据了解,本次加博会VR/AR展区位于国际智能手机及移动终端产业展区,面积315平方米,共有来自全球各地10家AR/VR企业参加,其中不乏国际领先的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 Vive)、在制造领域享誉盛名的未来现实科技等实力企业。

  记者从展区效果图看到,该展区划分为4大板块,每个板块将特别展示VR/AR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期间还有各种全球首发的奇酷新品亮相,让参展企业及观众领略前沿科技结晶的风采。

  “如果工厂的某设备坏了,我们不用拆机器就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找到原因。”未来现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星介绍,VR在企业管理、员工培训、政府监管等领域均可发挥作用。记者在东莞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光大We谷—东莞市虚拟现实产业基地看到,设计师使用了VR设备后,不用实地走访,就可以完成对车辆座椅舒适度、结构的调整,并且让使用者进行体验。

  “很多人对VR的印象就是带着眼镜,其实不然,大量的工业应用都可以使用这一技术。”东莞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秘书长叶江华告诉记者,联盟从去年创办至今,发展会员单位45家,已经与漫博会、机器人行业协会、家具设计行业以及常平制造业进行了多次交流,加速与影视、娱乐、零售、制造业、贸易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4月21日,该联盟和组委会将进行一场基于智能终端的VR/AR技术与应用论坛,为VR技术与参会企业提供行业交流,技术对接等方面的沟通平台。对此,叶江华说,这些专题论坛活动将有利于VR企业通过产品展示、专题论坛、互动交流等形式,实现与加工贸易企业对接,实现技术推广、交易对接与品牌推广。

  塑化交易平台三年“倍增

  东莞是塑料原料交易集散中心,在东莞的常平、樟木头、黄江等镇,聚集了大批塑料制品企业。然而,这是个跨行业产业,其产业链长,从原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制造再到销售,整个过程基本是以传统流通交易方式进行,其过程商品信息传递范围有限,路径单一,原料、产品价格不透明,让小微型塑料实体企业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互联网 ”战略的实施,让电子商务正在迅速融入传统塑料制造业,并被塑料实体企业接受。

  盟大集团总裁李实告诉记者,虽然企业已经在塑料化工这个行业深耕了15年的时间,但是转型做塑料行业流通服务是在2010年。从2015年起,企业做了大易有塑这个服务平台,上线3个月就做到了20个亿的交易规模,1年时间做到了100个亿。截至2017年4月,大易有塑平台交易额突破112亿。

  企业交易信息的不对称,为这个行业带来了商机,市场在呼唤平台。因此,今年东莞市政府出台的倍增计划中,也将盟大纳入倍增企业名单中。根据规划,盟大计划2017年实现交易额300个亿,三年内实现1000个亿。

  李实说,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大易有塑主打产业价值链生态服务,解决了更多行业难题,实现了从0到100亿元的突破。

  展会上,除了携往年参展过的“环球塑化”和“大易有塑”平台,盟大今年将带来“塑如意”服务,充分展示产业链创新模式,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现场,盟大还将携平台上的资深用户一起参展,为企业客户提供货源、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过去中小型的塑化企业容易陷入一种怪圈——“买货欠钱,卖货被欠钱”,债主们环环相扣,就是没有资金流动,而且常因货物地点周转而白白浪费资源。“比如山东的货物拉到东莞,最后卖到了河北,实际上它本来可以直接发货到河北”,李实说,“塑如意”就像助推器一样,在塑化的整个生态体系中,吸收着来自大生态的“能量”,然后再释放出去,大幅推动塑化产业资源流动,并为塑料实体企业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

  “在企业开工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平台可以更节约制造业的成本,调配资源”,李实透露,今年来,市内不少毛织、服装行业都曾前来取经,希望能在行业内打造类似的电商服务平台。他也建议,移植模式需要深耕行业、细化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编辑: 冯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