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帮扶”精准发力,找到“贫根”对症下药(组图)

02.12.2015  18:53

东莞对韶关扶贫项目新型材料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向大家介绍项目进展运作情况

扶贫更扶志,东莞石龙镇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帮扶普宁市云楼村,图为社工王丽芸对贫困村留守儿童开展辅导活动

东莞对韶关扶贫帮扶项目中乳源东阳光铝公司已经顺利投产

东莞市帮助揭阳市35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在扶贫组帮助下,当地建起了新学校,并拥有了橡胶跑道

  文/羊城晚报记者 唐波 实习生 张德钢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核心提示

  从粤北韶关到粤东揭阳,从新疆草湖到西藏巴宜,“东莞帮扶”的精准发力,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群正逐步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今年是新一轮对口帮扶援建工作巩固成果、突出重点、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指出,“东莞将始终坚持从贯彻落实中央‘两个大局’的政治高度出发,将援建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厚的民族感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民生援助、产业援助、智力援助等各项工作,为当地经济跨越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社会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东莞更注重协助当地政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及政府办事效率,从而强化其自身“造血”功能的提升。尤其是在揭阳,东莞更是率先创新“社工扶志”机制,激活当地的内生发展动力,赢得一片民心和点赞。

   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

  脱贫减贫要取得长效,发展致富产业,形成造血功能必不可少。作为南粤北大门的韶关市,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所有制结构单一,成为“造血”的最大痛点。一年多前,麦炽帮从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调任东莞韶关对口帮扶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他原以为,让东莞多如牛毛的加工贸易企业迁一部分到韶关,就可以顺利实现产业扶贫,但是现实却让他很失望。因为,东莞的企业根本就不愿意去。

  原来,珠三角企业对物流半径和产业配套高度依赖,而这些恰恰是韶关所欠缺的。“一个货柜要运到深圳盐田港,从韶关走比从东莞要贵上3000元。此外,没有产业基础,没有管理人才,企业也活不下去。”莞韶对口帮扶指挥部不得不转换思路。要破解产业转移中这些难题,必须先帮助韶关补齐产业短板,并结合当地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进行招商,让企业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生长、让产业自然集聚形成。

  总面积1.8万亩的莞韶城,就是为了“补齐产业短板”而建的一个帮扶平台。驱车进入韶关西郊的天子岭,只见山峦起伏、溪流萦绕间,莞韶城的启动项目——黄沙坪电商产业园已具雏形,71栋红灰相间的建筑仿当地特有的丹霞地貌色彩而建,将一批优质的生产服务企业集聚于青山绿水间。

  “创新驱动动力不足及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低,是韶关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设莞韶城,定位就是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集科研、电商、金融、工业设计、文化旅游、商务配套等要素于一体的全新城市空间。”麦炽帮说。莞韶城由东莞韶关两市出资成立的东韶实业公司投资开发,短短一年时间,共完成了23公里路网、景观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广东马可波罗、昆仑信息等14个优质项目进驻。

  除了吸引产业项目落地,莞韶对口帮扶面临的更大难题则是:如何帮助韶关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形成自己的“当家”产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主动对接珠三角,瞄准珠三角产业发展态势和企业动态,实现深度对接。为此,莞韶两市确立了“一园一城七组团”的策略:“一园”即莞韶产业转移工业园,解决产业园区扩能增效问题;“一城”即莞韶城,解决城市扩容提质及产城融合问题;“七组团”即东莞7个镇(街)与韶关7个县(市)结对帮扶,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创新帮扶方式,形成创先争优的局面。

  其实,无论是韶关还是揭阳,以及千里之外的新疆,东莞在新一轮对口帮扶中都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地培育主导产业。以揭阳揭西县棉湖镇的甲埔村为例,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之前,该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养殖奶牛、种植农作物及输出劳动力为主,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0.95万元,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111.4元。东莞扶贫工作组进驻以来,通过统筹当地土地和剩余劳动力,将本地的农业产出优势跟珠三角的市场进行结合,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按照“百亩起步、建立冷库、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实施步骤来带动当地村民发展种植业。短短三年时间,累计为村集体增收28.3万元,同时也带动100户农户(贫困户)参与了“订单到户”种植,每户每年实现增收2万-3万元。

  而在新疆农三师图木舒克市,面对当地棉花种植业、农牧产品为主的产业现状,一个200万锭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正由“纸上”正式落地。这个位于41团(又名草湖镇)的产业园到底有多大分量?师市援疆办副主任张建疆做了一个形象比喻:草湖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将产生超200亿元的GDP,而整个师市去年GDP才近百亿。一个草湖的问世,就等同于再造一个师市。

  据了解,草湖工业园将通过产业集群基地吸纳5万名外来劳动力就业,以此推动第二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相关产业工人群体,支撑草湖镇发展成15万居民左右的示范性现代化小城市,从而支撑并加强兵团三师维稳戍边能力。

  改善民生,提高生活水平“注重基层,民生优先。民生援建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把改善民生和争取民心作为我市对口帮扶援建工作的根本任务。”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曾在不同场合强调这个观点,也被落实到东莞对口援建的各项工作中。

  一个戈壁中的边陲小镇,拥有如此规模的工业园已经令人惊讶。而一排排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小区,更让外来者刮目相看。在41团(草湖镇)的东江花苑小区,盛夏时节草木繁盛,小区中央花园矗立着一座写有“广东兵团手拉手,东莞草湖心连心”的景观石,楼房墙体上醒目地喷绘着东莞市花——玉兰花的图案。

  “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养老,那是做梦都不曾想到的事。”住在这个小区二期C区4号楼的黄万秀老人已经年近古稀,扎根南疆50多年。黄万秀说,1958年老家甘肃闹灾荒,12岁的她被迫离家来到这里,他们初到南疆时,生活十分艰苦。“种棉花、种水稻,得看天吃饭。因为风沙太大,产量极低。之前一直住的是地窝子,外面下大雨,里面就下小雨。

  如今,黄万秀住的是一套三房两厅的房子,崭新的家电与印花墙纸宣告着与她回忆中的那个年代相去甚远。“苦尽甘来了!”黄万秀掰起指头给记者算账:这套超过100多平方米的安居房,一共花了13万元,国家还补贴了4万元。他与老伴袁新书每个月的退休金加起来有5900元。“吃不完用不完,真是要感谢援建。

  据41团副团长王建军介绍,整个41团有7500人,超九成人已入住保障房。而保障房的价位为900元/平方米,远远低于1500元以上的市场均价。“帮助了我们解决41团职工买房难的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将团场职工由连队向城镇集中,促进团场城镇化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而放眼整个农三师,短短几年,东莞已经投入150个援疆项目、20540套安居房、23.48亿元资金,援建资金80%以上投入到民生改善中,确保了资金100%到位、项目100%完成、质量100%合格的“三个百分百”目标。

  在西藏,“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则是帮扶的首要原则。“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村庄”。东莞援藏不重形式重实际,将对口援藏工作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相结合,把小康示范村作为惠民、富民工程来抓。前几批援建巴宜区的仲果村、唐地村等一大批小康示范村和第七批建设的珠曲登、嘎拉小康示范村,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和效果。

  以嘎拉小康示范村为例,这是第七批援藏继珠曲登小康示范村之后,打造的又一标杆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760万元(其中,东莞市安排援藏资金500万元,地区旅游局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县政府支持缺口资金160万元),用于该村基础设施和景观进行改造升级,提升桃花旅游村功能,同时围绕318国道旅游经济带建设发展该村农牧民家庭旅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富民工程。嘎拉桃花村项目由上市公司东莞市岭南设计公司规划设计,已于2015年3月15日成功打造落成。

  今年3月20日,省长朱小丹抵达林芝后第一站到达嘎拉桃花村视察,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嘎拉桃花村是一个样板工程、一流工程。”嘎拉桃花村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见成效,截至10月份收入60余万元,其中景区门票收入35.43万元,游客接待中心租金15万元,农牧民户均增收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东莞首推的“惠农一卡通”不仅仅提高了当地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更让国家的惠农补贴资金快捷、高效、足额发放到农牧民手中。

  去年中秋前夕,东莞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孙世宏下乡慰问。“一位有着60年党龄的孤寡老人,居然睡在一个四处透风的房子里,还紧挨着猪圈。”孙世宏看着老人冻得直哆嗦,鼻子不禁一酸,走之前他把自己的外套留给了老人。

  回来后,孙世宏就一直忐忑不安,党中央、国务院在强农惠农资金上给予西藏农牧民群众特殊照顾,仅2013年以来,巴宜区就有强农惠农资金20余项9000余万元。为什么五保户群众的供养还存在这么大的难题?

  原来,在资金的发放上,中间环节出现了“肠梗塞”。孙世宏曾是东莞财政系统干部,援藏后又分管财政工作,深谙其中的“奥秘”。为把这些惠农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在孙世宏的力推下,2014年9月,巴宜区开始采用“一卡通”的形式,即将涉及群众生产类、生活类、保障类、补偿类共14余项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方式发放,将原来的一户多折合并为一户一卡,实行一卡通兑,并通过县级“一卡通”兑付,按照“统一渠道、统一方式、统一时间和公开补贴项目、补贴数额及政策依据”的总体要求,实行以“六个一”为核心内容的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做到各类资金一个“漏斗”向下、实现“一卡通”。

  如今,巴宜区的惠农资金支付监管平台得到了西藏自治区的高度认可,并将在全自治区推广这一做法。

   劳力输出,促进当地就业

  19岁的买吾兰江是新疆人,从去年8月来莞工作算起,这个此前从没有离开家乡的小伙儿已在外生活了快一年。

  一年前,在东莞帮扶工作组的努力下,首批100余名喀什疆籍劳务工顺利抵达厚街,买吾兰江在给家里的信中说“见了很多世面,很多新鲜”。打工一年多来,他陆续给家里寄回去1.5万元,打算回去用这笔钱承包一个核桃园,开始在新疆创业。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也会考虑继续来东莞工作。买吾兰江告诉记者,在东莞期间他过得充实,周末会跟结识的工友一起去深圳、广州、虎门等地玩。

  劳务输出仅仅是东莞“就业援疆”的一个口子。事实上,就业之于对口援建的农三师乃至全疆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去年就已传递出明确的信号,“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

  要就业就得有产业,围绕就业做产业,成为东莞援疆的当务之急。招商引资,成了“就业援疆”的一个“法宝”。据东莞援疆干部、喀什开发区兵团分区招商局副局长胡平介绍,在援疆工作队的助力下,农三师招商引资总额(实际到位资金)36.94亿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3063个,招商引资项目共102个。

  就业帮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在新一轮对口帮扶过程中也逐渐成为了“东莞帮扶”另一大亮点,在韶关,通过莞韶园以及莞韶产业园两个项目的落成,众多入驻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对于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安置意义十分重大,在莞韶产业园甘棠片区,记者看到,以纯集团投资建设的厂房已经基本完工,并在10月开始投产。

  据以纯服装韶关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纯服装韶关生产基地去年10月份开始在韶关莞韶产业园动工建设,总投资3亿元,占地171亩。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20亿—25亿元,每年可以创造税收8000万—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投产后将成为集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及服装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服装生产基地。

  该负责人说,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在韶关建立这个生产基地,一方面是有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在韶关一个员工包吃包住月薪3000元,在东莞需要4000元。”该负责人说。

  而在揭阳市,当地很多贫困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揭西县棉湖镇甲埔村,一个现代化果蔬种植基地就有效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不错的就业岗位,记者在当地看到,年近60的农民王老汉在自己家地里闲时就会到基地打工,每月增收2000元,而村里面的妇女们都集中在蔬菜清洗、打包等岗位上,每月也能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

   社工扶志,激发内在动力

  今年9月,在全省创新扶贫机制培训班上,东莞扶贫开发“双到”驻揭阳市工作组组长陈智武在培训班上做题为《开展社工帮扶,创新扶贫扶志机制》的经验介绍,将东莞在揭阳市开展“社工扶志”的新举措在全省进行推广,这也是“东莞帮扶”被数度点赞的又一新亮点。

  前不久,记者来到揭阳市普宁云落镇云楼小学,碰到了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社工王丽芸,她告诉记者,每个月她都会多次定期前来给孩子们做辅导。讲起在这边做社工的经历,王丽芸深有感触,她说,这个村子里面的很多孩子大部分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长大的,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经商或务工,长期以来孩子们缺乏父爱和母爱,从而导致他们内心相对脆弱,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面临青春期,老师们管理起来有时候很头疼。

  王丽芸介绍说,他们一起过来做社工的团队有五六人,去年来到云楼村小学以后,他们协商制定方案,通过“七彩背包”社工扶贫项目,以书信传情、读书分享、喜剧表演、运动会等交流方式,了解到很多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也通过跟孩子们近距离的沟通交流改变了很多孩子内向的性格。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社工还为他们进行社工扶贫儿童心理讲座,其中还包括性教育方面的知识,既给孩子们提供专业的生理健康辅导,同时也为他们提供更多心灵的疏导。

  东莞市扶贫开发“双到”驻揭阳市工作组组长陈智武表示,作为云落镇的对口帮扶镇,东莞石龙率先引进社工进驻校园服务,关注贫困村留守儿童,除了给当地孩子们带来好的成长环境之外,还开辟了一种全新的帮扶模式。

  当地村干部还告诉记者,去年9月开展社工服务以来,每周都有社工以及心理咨询师过来进行驻校辅导,已有超过百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在社工们的用心栽培下,孩子们不仅拥有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破除心理障碍,乐观积极地探索新事物,令孩子们在意志、品格、志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自石龙镇率先引进社工帮扶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以来,多个其他贫困村的驻村干部也通过引进社工帮扶等方式加强对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三留人员”的关爱帮扶,将新一轮的扶贫工作从产业帮扶、民生帮扶等方面提升“扶志”的新高度。在横沥镇对口帮扶的娥豆村,去年以来就有社工多次走进,与当地老人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开展各种活动,大大丰富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娥豆村的村委书记告诉记者,每次社工走后,当地村民经常向他们打探下一次活动开展的时间,争相报名参与,社工帮扶的模式已经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声音“东莞将全力以赴推动对口帮扶援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争当广东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排头兵。

  ——徐建华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数读

   韶关

  截至目前,东莞已主导或协助韶关引进产业项目153个,投资金额378.9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达77个,产业帮扶成效显著。

  今年8月,广东省“”出了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的“成绩单”,其中,东莞韶关的对口帮扶工作考核以90.2分位列全省第二,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点赞”。

   揭阳

  截至今年8月,东莞市对口帮扶揭阳市共统筹落实帮扶资金2.64亿元,其中落实帮扶揭西、惠来、普宁三个重点帮扶县(市)资金8068万元,落实帮扶35个贫困村资金1.83亿元,村均统筹资金522.9万元。受帮扶的贫困村目前村集体收入均已突破10万元,人均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

   新疆

  东莞对口援疆面积8042平方公里,已经投入150个援疆项目、20540套安居房、23.48亿元资金,援建资金80%以上投入到民生改善中,确保了资金100%到位、项目100%完成、质量100%合格的“三个百分百”目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车俊认为,“东莞是援疆工作力度最大、援疆工作成效最好的城市之一,堪称民生援疆的典范”。

  自2014年以来,共有123名柔性人才,其中医生81人,教师39人,行政干部1人,企业管理人才2人“”进南疆,在数量上是计划内援疆干部人才数量(51人)的2.4倍。

   西藏

  自2004年东莞市对口支援巴宜区(原林芝县)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巴宜区视为东莞的第33个(镇)街道。第七批援藏以来,东莞援建资金的85%以上都投入到了民生建设项目上,累计安排民生项目资金达8300万元。同时,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院等民生项目50多个,累计铺设村道140公里,建成安居房18万平方米,改善6400人的居住条件,建立各类卫生、诊所28个,投入2166万元新建、改建各类学校6所,惠及1300多名学生。

  其中,珠曲登小康示范村于2014年9月12日建成后,成为了巴宜区继仲果村、唐地村之后,又一展现巴宜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新亮点和新标杆,并受到省长朱小丹点赞:“珠曲登村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