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报告指污名化行为掩盖了华人抗疫努力
加拿大约克大学8月上旬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华人社区在抗击新冠疫情中采取的主动措施,很大程度上被针对华人的污名化行为所掩盖。
约克大学学者阿艾达·玛穆吉(Aaida Mamuji)通过加拿大国立卫生研究院获得资助,率领团队对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和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华人社区在新冠疫情出现后的前几个月遭受的歧视和“恐华”现象进行了研究。
研究认为,疫情出现后,针对亚裔族群的歧视迅速抬头,华人更被视为疫情肇因。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的做法更对污名化推波助澜。
该项研究发现,实际上,即使在成为不公正对待的目标之前,华人社区中的很多人已发出防疫警示并采取了预防措施。疫情为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提供了参与社会公共卫生行动、帮助遏制病毒蔓延的机会。在内罗毕,尽管疫情期间出现“恐华”情绪,但华侨华人仍表现出为当地社会抗疫作出贡献的能力。
玛穆吉认为,虽然污名化的不少事例都广为人知,但社会对华人社区抗疫的能力仍缺乏认可。她举例说,在安大略省的很多地方要求强制佩戴口罩的数星期之前,华人超市和商铺就已推行这一措施。
报告亦指出,加拿大公共卫生官员对佩戴口罩的取态变化,也导致很早就开始佩戴口罩的华人遭受污名化。
该报告还说,虽然加拿大首个病例确实是从中国来到多伦多,但这些早期病例并非加拿大疫情传播的主要来源。至今年4月中旬,安大略省的国际入境人员中共发现1201例病例,当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和欧洲,仅5例有中国旅行史。
玛穆吉12日在接受加拿大电视台采访时说,事实上,华人社区帮助了加拿大应对疫情,“如果他们不那么早采取防疫措施,(加拿大病例)数字不知会有多高”。
她期望这一研究收集到的信息可有助于推动针对特定文化的公共教育和去污名化运动。
来自加拿大、美国和肯尼亚的研究者参与自今年3月上旬启动的该项研究,并分别在多伦多和内罗毕采访了83名和30名受访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