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普外科与东莞清溪医院建专科“医联体”

17.05.2017  15:37

  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12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32号文”)明确,2017年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5月13日,东莞市清溪医院举行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普外科合作启动会暨义诊活动,该院也成为中山三院的联盟医院。中山三院普外科许瑞云教授指出,医联体要成功,基层医院首先要加强自身建设。

  “32号文”指出,到2020年,要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医联体组织模式。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医疗资源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东莞市清溪医院院长肖永贵告诉记者,清溪医院作为二级综合公立医院,去年门诊量93万人次,手术量6000多台,“清溪医院与中山三院普外科建立联盟后,希望能做大做强普外科,让市民不出当地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启动会结束后,许瑞云教授等专家到清溪医院普外科、门诊部等进行实地考察,对今后两院普外科之间的合作提出了建议。随后,专家教授们在清溪医院内举行了义诊活动,吸引众多患者到场排队。

  许瑞云教授指出,医联体搞了这么多年,尚未出现很成熟的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医联体提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优质资源下沉等目标,但实际上,基层医院抓不住病人,双向转诊往往是单向转诊,病人不愿意转到地方小医院,专家即便能抽时间到地方医院义诊或指导,也难以形成长效的机制。“搞医联体、专科联盟,最担心的是貌合神离,不宜坚持,最终‘离婚’收场。关键还是要基层医院自强自立,真正能做到‘强基层’。

  许瑞云教授认为,基层医院改革,首先要加强能力建设。比如加强学科建设,组建学术文员会,对专科进行摸底评估;其次是颠覆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只看实际临床能力,包括看病、手术的水平,不看论文、基金、成果等。“目前国家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定不必考外语和计算机。基层医院的论文有多大的价值和份量?这种评价体制的颠覆,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各方的支持。

  据许瑞云教授介绍,与清溪医院建立专科联盟后,拟每周派专家到清溪医院开设一天门诊、每周固定派专家到医院查房、并派专家到清溪医院会诊做手术等。另外,还将把学术讲座带到基层医院,把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带给基层医院。“目前基层医院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技术和药物已经被淘汰了,基层还在用,学术更新很重要,中山三院将把最新的学术内容带给基层医院医生。

编辑: 许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