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七年广东转移人口落户重点在三四线城市

13.06.2014  20:49

又讯 (记者黎蘅、王晓全 通讯员赖南辉)在昨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报告中指出,未来7年,将严控广州和深圳特大城市的发展规模,新增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重点在三四线城市。

而省政协的调研报告则提出,目前广东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还存在着随迁子女接受公办教育比例低,广州等城市非广东籍学生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不足50%;城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到位,以及公共财政分担机制未建立,未能实现“钱随人走”、“钱随事走”等问题。

将放开本科生落户限制

徐少华指出,目前广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7%;到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73%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抓好市民化制度整体设计、分类引导市民化进程、加快建立新型户籍制度等六大方面的工作。徐少华表示,目前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核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已经相当庞大,再接纳大量的人口落户不太现实。因此在未来7年,广东新增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重点应该在三四线城市。而在分类引导市民化进程中,珠三角城市,要优先解决存量转移人口,使长期就业居住的异地务工人员逐步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会身份和权利。粤东西北地级市中心城区,则要着力扩容提质,打造若干个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同时,依托镇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县城建设若干中小城市,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载体。

徐少华还提到,在加快建立新型户籍制度方面,前不久,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广东将全面放开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限制,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以外城镇的直系亲属随迁限制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全面开放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以外的建制镇和中小城市落户限制。

随迁子女上公校比例低

而省政协在专题调研报告中则指出,广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中还存在随迁子女享受公办教育难度大、城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不到位和公共财政分担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

其中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最受农业转移人口关注。调研报告指出,广东目前的随迁子女人口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且逐年增多。但由于受教育资源制约,当地公办中小学只能接纳部分随迁子女入读。调研组的数据显示,珠三角9市中,广州、深圳、东莞、中山4市非广东籍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低于50%。

此外,随着异地高考的逐步放开,广东高考人数增大,但国家下达到我省招生指标少,造成重本高校录取率持续垫底。2013年,一本院校计划录取率5.93%,低于全国10.13%的平均水平,排倒数第5位,其中中央部属院校计划录取率排全国倒数第1位。

有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中提出,不能一谈到教育问题,就只想到建几个新学校,招多少个公办老师。例如目前东莞、中山的教育资源已经饱和,无论多少公办学校都没办法承接这两个地方的随迁子女,“落脚点应该是提高现有的民办学校,发挥民间力量。

见习编辑:黄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