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13个公益创投项目本月“断奶”

16.06.2014  12:27

□公益项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难以为继,盼政府继续扶持 □东莞拟将公益创投纳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或购买社工服务2014-06-16

东莞拟对将公益创投项目纳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图为莞城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南方日报记者 何建文 摄

截至5月底,东莞市首届公益创投第二轮资助到期。13个公益创投项目今后是否继续获得资助,目前尚未确定。为了留住优秀的项目人才,从这个月开始,一些社工机构已经开始悄然将社工进行分流,或者将项目转为社区来承担。

2012年开始的首届公益创投,在经过两年的运行后,戛然而止。对于何去何从的问题,政府部门说,公益创投拟与社会组织专项扶持合并,确切的答案可能本月底会给出。

这场突然的“断奶”事件,在社会组织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公益创投

公益创投,公益领域的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投入对象一般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除了资金支持,它还强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通过与被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

■受益人群

首届公益创投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8月,活动各项目共直接服务13万多人次,影响人数达45万人次。

■发展方向

按照政府部门的设想,这些公益创投项目未来有三种发展方向:

第一种类似莞香青年农舍这样的项目,有社会资金的融入,自身也有一定产出的,未来可以向社会企业类发展;

第二种如白玉兰、蓝天行动这类与工青妇等单位的工作结合紧密,可以由政府通过招投标长期购买;

第三种如一些新的、初创的公益项目,则转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的子项目类,由政府进行扶持。

部分公益项目已暂停运营

对于东莞鹏星社工服务社的社工邹慧香来说,与往年忙碌相比,今年的6月很不一样,她称为“休整期”。

邹慧香服务的“我们在一起——临终关怀”项目,是首届东莞公益创投入选实施项目之一,已经接受持续资助两年,项目也逐渐被社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上月,项目对超过500人进行了调查,近7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通过临终关怀来提高生命质量。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们的工作,但邹慧香在欣喜的同时却为项目的未来发愁。她算了一笔账,目前项目每年运营费用约为27万元,包括工作人员工资、宣传、财务支出等。如果不能继续得到资助,这些“巨款”就成了项目发展的最大阻碍。

拿到资助的希望不大”,邹慧香说,项目此前也向不少基金会筹资,但申请往往一发出都是石沉大海。

那么,项目今后怎么办?邹慧香说,这一工作还是会持续,但可能从原来的医院转入到市内一些居家养老的点,以求深入开展下去。

相比之下,普惠社工服务中心的行动则显得更为果决。在做好继续开展创投活动的同时,普惠的5个受资助项目已经开始进行人员分流,并积极寻求各种社会资助。项目主管黄远清告诉记者,目前5个项目中有2个已经暂停。从6月开始,部分项目的社工已开始分流,“担心人才长期待岗会流失”。暂停的项目则转由当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来做。

5月份,东莞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终期评估,13个项目都面临“断奶”的现状。

共投1390万扶持公益创投项目

公益创投活动只是一种扶持初创型社会组织发展的短期行为,不可能无休止地做下去。”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活动的社会组织应当早做准备。

据介绍,公益创投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投入对象一般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除了资金支持外,它还强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通过与被资助者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

国内开展公益创投的城市较少,上海市开创了政府行为的公益创投活动先河。而东莞的公益创投活动,在省内也可以说是尝上了“头啖汤”。

2012年,东莞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了1000万元开展首届公益创投活动,共有28个公益项目入选实施。其中,有3个项目中期评估不合格并停止资助。2013年6月,这其中的13个优秀项目获选进入第二轮资助,资助总金额为390万元左右。

据统计,首届公益创投启动以来,截至2013年8月,活动各项目共直接服务13万多人次,影响人数达45万人次。

在去年,东莞曾经为公益创投举行过专题的研讨会。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评价道:“公益创投给东莞带来了一场公益理念的变革,也带来了公益事业专业实践的勃兴,它不但弥补政府公共服务部分的缺失,而且有利于公益类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还有利于挖掘和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

面对“断奶”公益组织措手不及

去年底,东莞确定了首届东莞“十大慈善项目”后,曾提出要跟踪公益创投项目的持续发展。

6月13日下午,记者在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看到,项目主管吴钰祯依然在进行第二次公益创投活动的设计,做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汇报材料。

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对于政府部门做出的这一决定,部分项目执行方表示,一两年的时间确实难以让项目发展到能脱离政府资助。

在13个项目中,目前有产出并且能支援项目运营的,是东莞市大众社工服务中心的“莞香青年农舍”。大众社工总干事王志伟说,在项目设计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吸引更多人来岛上参与服务。

结合岛上的自然资源,项目想到了开荒造田,并从东莞市民政局获得约30万元的创投资金,主要用于地租、购置器具设备、造田搭营等方面。为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一方面,项目团队不断通过设计不同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初高中学生、中老年人及亲子家庭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将大部分体验活动时间设置为一天,吸引更多的上班族利用周末来参加农舍体验。

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一些产出能支援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如农作物、家禽的收益以及服务市民收取的费用。王志伟说,项目第一年的经费是30万,第二年是26万,已经基本完善硬件设施的建设,今年的运营费用约为10万,产出每年可以获得3—4万。不过,王志伟估计,如果政府中止了资助,那么青年农舍可以维持在低水平运营,“要有大的发展也比较难”。

对于项目的未来,王志伟表示,项目可以跟环保、青年活动、健康生活等对口,可塑性非常强。相比关怀类项目,由于服务对象是困难群体,不太可能产生反哺,项目也不会向服务对象收费,难以得到外部资源,这将成“断奶”后最大的问题。

王志伟说,面对政府的突然“断奶”,很多项目都没有准备。这除了项目设计本身的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东莞在开展公益创投活动之初,曾表示优秀项目可以转为政府购买。基于这个假设,在最开始的这两年内,很多项目“拼命地发展”,想争取成为政府眼中的优秀项目,而忽略了项目本身的造血功能。

未来发展

考虑将公益创投 纳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

民政局:

自我造血的提法是好的,不过似乎拔高了公益项目本身的能力。”一名专家说,即使是在香港等这些有着成熟公益链条的区域,公益项目有七八成资金均由政府资助,自筹资金能达到30%的就不错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莞的基金会数量并不多,项目要通过申请扶持资金实现自我造血,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东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计划将公益创投与社会组织专项扶持合并,继续资助优秀项目,扶持社会组织发展。

两大扶持活动合并后,13个公益创投项目是否还能继续获得财政资助?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有定论。但民政部门对这些项目仍寄予期望,“就算市财政不再继续资助这些项目,也希望这些项目能够寻找更多的社会资源,继续运作下去。否则,对于机构和服务对象来说都很可惜”。

按照政府部门的设想,这些公益创投项目未来有三种发展方向:第一种类似莞香青年农舍这样的项目,有社会资金的融入,自身也有一定产出的,未来可以向社会企业类发展;第二种如白玉兰、蓝天行动这类与工青妇等单位的工作结合紧密,可以由政府通过招投标长期购买;第三种如一些新的、初创的公益项目,则转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的子项目类,由政府进行扶持。

是否可以考虑公益组织通过‘晒账本’的方式,增加公信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该负责人说,公益组织可通过更多途径来获取支持。

望能给项目多一两年资助

公益组织:

在社会组织看来,获取资金来让项目正常运转并不容易。

黄远清介绍,普惠曾向各个基金会投去的项目说明,基本都是石沉大海。不过,近期北京汽车有可能向其5个项目进行资助,拟捐赠汽车供社工们使用,至于现金的资助,“非常难拿到”。

邹慧香则告诉记者,基金会一般更希望能赞助一些新的、更有创新的项目,对于一些“老项目”则兴趣不大。

如果政府通过招投标对项目进行长期购买,社会组织也有自身的担忧。一名项目主管说,此前的公益创投,只是对项目审批和考核,对执行过程并不多加干涉。但如果一旦被政府“收编”,那么项目可能会被行政化,弱化项目的自主性。

此外,对于转入社会组织专项扶持的公益项目,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专项扶持只资助服务,不资助人员,社工的工作有专职、兼职差别,这种改变的投入产出效益仍有待评估。

还是希望能让项目多一两年成长的时间。”不少项目执行方都向记者感慨说,政策的延续性,对于项目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业内人士也建议,希望政府能建一个资源库,供公益项目发布和资助。

据了解,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一些社会组织甚至调整了项目激励机制。以普惠社工为例,今年起机构建立起了项目内部研发与激励机制。根据这一新的机制,社工们申报了项目,不用做项目负责人,也可以获得机构的物质奖励。而在以往,申报项目后,社工需要项目执行,才能拿到报酬。

这可以说是一种风险预案”,普惠的负责人说,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社工们设计项目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