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前仆后继陷入"质量门"?

22.07.2014  21:01

   福喜丑闻重挫美餐饮巨头 “洋品牌”为何在中国市场“前仆后继”陷入“质量门”?

  美国福喜集团在中国的一家工厂使用过期原料的丑闻正在波及其合作伙伴,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百胜集团和麦当劳股价双双遭遇重挫。

  截至当日收盘百胜集团股价大跌4.25%,市值蒸发近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3亿元),而在A股上市的上海福喜上游合作伙伴圣农发展的股价21日也一度下跌6%。

  无数的案例证明,食品安全链上无小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给上下游带来很大的震荡。

  记者22日中午在上海多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餐厅看到,前来就餐顾客并没有明显减少,相关产品已经停止供应。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必胜宅急送因为突然停用福喜供应的原材料而大受影响,顾客订单也明显下降。

  福喜集团21日声明称,公司已成立调查小组,全力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并同步进行内部调查,并愿为整个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百胜、麦当劳相关人士22日表示,目前仍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对企业损失尚未进行评估,也没有和福喜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圣农发展公司也通过媒体表示,确与上海福喜有供货合作,后期是否会取消供货要根据上海福喜事件处理结果来定,但圣农发展与美国福喜集团的合作不会受到该事件影响。

  近年来众多重量级的“洋品牌”丑闻频出,前赴后继地陷入“质量门”,已成为中国市场景观。为什么“洋品牌”一进入中国市场就会放下“高大上”的标准和要求,值得人们反思。

  2013年3月,瑞士玺乐集团旗下美素丽儿品牌被曝光,其苏州工厂通过擦除原有标识、重新喷码、私印外包装盒等方式,将国外奶粉批号篡改后贴牌销售,并用来路不明的进口奶粉和过期奶粉非法生产婴幼儿奶粉。目前该品牌已基本从市场上消失。

  2011年9月,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在重庆因假冒“绿色猪肉”事件被处罚整顿。据重庆市工商局通报,2006年——2011年间,沃尔玛在当地的门店就因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被工商部门处罚过21次。今年5月,沃尔玛在杭州的一家门店又因涂改商品生产日期被处罚。

  一些登陆中国的国际品牌,对产品质量缺乏责任意识。ZARA、范思哲、路易威登、巴宝莉、阿玛尼、香奈儿、迪奥等国际大牌都曾在中国抽检质量不合格。许多知名服装品牌甚至没有在中国设立统一的售后服务电话,提供售后服务和退换货的规定也很苛刻。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认为,中国现行法律法规设定的违法成本低,是国际品牌屡次“犯险”的主因。而在欧盟,触犯反垄断法规的公司最高将被处以相当于违规年营业收入10%的罚款。2011年4月,日化巨头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因操纵洗衣粉价格遭欧盟反垄断机构处以近3.2亿欧元罚款。

  相比之下,一些“洋品牌”在中国即使出了质量问题或欺诈案件,罚单往往只有几十万元,根本感觉不到“”。堪称国内处罚“大单”的沃尔玛连锁店销售假“绿色猪肉”案,最终罚款也只有269万元。

  专家认为,一些国际大牌到了中国之后对自己的商誉不够重视,与整体的商业环境也有关系。一方面是消费者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另一方面我国相关法律也仍有健全和从严的空间。

  上海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专家组成员沈建华说,在国外如果发现类似事件,企业会彻底完蛋,永无再生之日,不仅被罚得倾家荡产,也会遭到合作伙伴的抛弃。而在中国,企业违规后可能“借尸还魂”,重新注册一个公司,“制度上亟须补好缺口,避免企业违规卷土重来。”沈建华说。(记者周琳、魏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