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努力建设北部湾中心城市 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
8月15日,中共湛江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会议总结今年上半年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审议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实施方案》《城市扩容提质实施方案》三个实施方案,和《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计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其中三个实施方案是基础支撑,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是重要引擎,为加快湛江振兴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在全会报告中表示,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站在高起点谋划湛江未来发展,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只有以更加开放的观念,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冲破影响湛江发展的思想障碍;只有对标先进、敢于担当、干在实处,湛江才能实现宏伟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湛江要全面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致力推进“三大抓手”,大力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北部湾中心城市建设“三年初见成效”,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撰文:崔财鑫 汪良波 黄少娥
编辑统筹:李江萍
1、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绝好发展时期
今年上半年,湛江市完成生产总值1286.9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2.8亿元,增长14.2%。
湛江是天南重地、祖国南大门,是国家经略南海的保障基地,战略地位重要;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以及美丽的半岛风光、良好的自然生态、广袤无垠的红土地,自然禀赋优良,城市格局大、发展空间广阔。当前,湛江迎来了系列发展机遇,后发优势明显:湛江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首批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北部湾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湛江加快建设北部湾中心城市,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建设难题;以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或加快建设,深湛高铁、合湛高铁、汕湛、玉湛高速、湛江国际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一大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青睐湛江、纷至沓来,海南、广西等周边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都希望与湛江加强合作共赢,湛江进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好发展时期。
今年上半年,新一届湛江市委、市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事关湛江发展的新认识新思考新思路,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286.9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92.8亿元,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560.44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4.4亿元,增长11.1%;货物进出口总额164亿元,增长38.3%;实际利用外资5535万美元,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38亿元,增长6.8%;港口吞吐量1.54亿吨,增长14.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梳理和优化全市综合交通规划;湛江国际机场项目一期征地工作提前3个月基本完成,飞行区等级指标从4C升级为4E获得省支持,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高铁入城”获得中国铁总大力支持,深湛高铁预计明年6月建成通车;东海岛铁路预计今年10月建成通车;高铁西客站全面动工建设;汕湛高速湛江段有望今年10月建成通车,东雷高速加快建设,汕湛高速吴川支线将于年底动工;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湛徐高速徐闻港支线、徐闻港进港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将于明年10月底建成使用;雷州半岛滨海旅游观光公路完成规划方案编制。
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227.89亿元,增长45.2%。
城市扩容提质:海东新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广东医科大学新校区及其附属医院新院、湛江一中新校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打击“两违”等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巩卫和创文工作扎实推进;各县(市)城区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
工业发展: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晨鸣纸业等重点工业项目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家电、农海产品加工、家具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长112.5%。
农业发展: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建设、生态修复“三大规划”全面实施,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8.56亿元,增长5.0%。
服务业发展:以滨海旅游、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湛江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增长47.7%,创下有史以来半年发送旅客量最高纪录;全市旅游接待人数21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8亿元,分别增长20.7%和30%。
民营经济: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16.22亿元,增长9.6%,占全市GDP比重63.4%。
县域发展:全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8.32亿元,增长13.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
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2.46亿元;大力推进“放管服”行政服务体制改革,全市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55项;“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全市1934个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作。
开放合作:加强与海口市的合作交流,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达成共识;成功举办湛江市投资项目(PPP)推介会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约项目14个,其中12个项目总投资约1050亿元,签约银行授信项目贷款1300亿元;成功举办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展示了区域性中心城市影响力;参与“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展现了城市良好形象。
创新驱动发展:湛江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现代海洋产业持续推进;支持湛江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积极引导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与产业资本有效对接;全市高新区生产总值183.16亿元,增长18.2%。
民生:完成民生支出177.35亿元,增长21.9%,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8%;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将于今年10月份完成,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陆续动工建设。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排名全国前列。群众进京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39.6%和43.8%。累计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5337条,受理涉农领域职务犯罪线索86件,打掉涉农黑恶势力团伙16个。
全面从严治党:提前圆满完成全市1755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推行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11个;处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为官不为”党员干部72人;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843件。
2、聚力“三大抓手”打造强力支撑
湛江要发展,基础必先行。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交通、园区、城市是发展的最重要载体。湛江此次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三大抓手”实施方案》,目的就是为了在全市迅速掀起交通、园区和城市建设新高潮,为湛江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构建完善的立体快速交通网络,是湛江提升投资创业环境的最紧迫的需要,是融入经济全球化,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辐射周边地区的重要举措。湛江市将按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标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网、大枢纽,推进新机场、高速、高铁、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全市交通根本性转变、跨越式发展,把湛江打造成四通八达、快捷连通国内外及周边省区的现代立体交通中心城市。重点是加快实施122个重点交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约955亿元,到2020年,建成高速铁路180公里左右,形成快速通达珠三角和北部湾城市群的“2—3小时”交通圈、快速辐射泛珠的“3—4小时”交通圈;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9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公里,比“十二五”时期翻一番,形成全市1.5小时生活圈;港口货物年通过能力达到2.5亿吨左右,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5亿吨;建成4E级国际机场,成为国际干线机场,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330万人次左右;建成湛江铁路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徐闻港南山作业区综合客运枢纽。
产业园区是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产业聚群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是湛江市补齐实体经济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省委要求未来五年粤东西北地区每个市都要新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湛江市将紧抓谋划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主要是坚持“一县(市、区)一主园区、一园多区、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彰特色为导向,促进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使之成为拉动湛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到2020年末,争取全市园区扩容面积达到4.8万亩,新规划的园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3.7万亩;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各园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0%。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湛江市将抓住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湛江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契机,实施“拓展海东、提升海西、拥湾发展、产城联动、市县统筹、精细管理”的城市发展战略,把湛江建成富有魅力的生态型海湾城市、名副其实的北部湾中心城市。湛江市还将坚持以海陆空铁综合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产业、绿色钢铁石化产业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为纽带,以海湾海岛景观塑造为特色,推进实施城市扩容提质重点项目240项,总投资约2185亿元,加快建设北部湾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湛江的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引领力。
3、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打造发展引擎
产业是发展的最重要支撑。湛江的落后和短板在于工业化的不足和实体经济的薄弱。湛江市将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本次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五大产业发展计划,盯紧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构建高水平产业体系,实现全域经济更快速度更好质量发展。
实施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计划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湛江市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依托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主导产业,以改革创新为新动力,以达产增效为主方向,以园区建设为主阵地,以扶优扶强为突破口,以精准帮扶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提升上游产业加工水平,延伸下游配套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化、链条化、高端化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中科炼化一体化、乌石17—2油田群、湛化环保搬迁三大石油化工项目顺利建成投产,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左右。
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湛江市将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打造湛江传统产业升级版。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传统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0.77%;力争超过60%的规模以上传统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超十亿主营业务收入企业20家以上,超五十亿的企业6家以上。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湛江市将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优、竞争力提升”的总体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着力培育新产业、拓展新模式、发展新业态,谋划和建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服务、现代商贸及会展、文化体育、旅游、房地产、健康养老服务等“十业并进”的格局,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借助智慧城市和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打造北部湾、粤西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2017年至2020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现代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26%左右。到2020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2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左右。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的重点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着力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力争到201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3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60家,高新技术产品数量达到150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
实施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湛江将紧紧抓住湛江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和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良机,借鉴其他海洋强市的开发经验,开发利用和保护好海洋资源,集约发展临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产业,提升发展海洋渔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以蓝色崛起引领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到2020年,完成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任务,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
与此同时,湛江市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创新步伐,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事业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此外,湛江市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湛江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链接
“三年初见成效”
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8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为17:40:43。
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钢铁、石化、造纸三大产业基地建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提速,高新技术产业大幅增长,蓝色海洋综合开发取得新进展。
城市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
市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海东新区加快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型海湾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城市现代化气息更加浓厚。县(市、区)扩容提质成效明显,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
更多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湛江港集疏运体系、航道码头建设进一步完善,湛江国际机场建成使用,实现对外交通快速化、对内交通便捷化、农村公路硬底化,沿海旅游大走廊初步建成。
科教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驻湛高校做大做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湛江高新区发展加快,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深化,人才高地逐渐形成,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显著成效,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