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现今年首例登革热输入病例 大岭山3个监测点蚊媒密度“爆表”

12.04.2016  11:28

市政工作人员在运河边灭蚊子。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嗡嗡嗡……天气变暖,雨水增多,越来越多的蚊子开始出来“作恶”,随之而来的便是蚊媒传染病登革热,今年还多了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

省疾控部门昨天通报,截至4月10日,今年全省共报告境外输入登革热病例34例(含港澳台及外籍),寨卡输入病例11例,东莞今年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尚无寨卡病毒病例和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

市疾控部门提醒,随着气温逐渐回暖,蚊媒密度升高,由输入性寨卡、登革热病例引起的本地病例发生的风险逐渐加大。

昨天省疾控公布新一期伊蚊密度监测结果,东莞有3个监测点处于蚊媒高密度状态,登革热传播风险高,均位于大岭山。

今年现首例输入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都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记者昨天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截至4月10日,今年我市尚无寨卡病毒病例和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报告,报告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该病例为一名马来西亚籍男性,感染地为马来西亚。

疫情发生后,市 卫生 计生局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市疾控中心立即会同相关医疗机构及爱卫、社区等部门采取了隔离治疗病人,开展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整治环境卫生,杀灭成蚊,清除蚊虫孳生地,开展宣传教育等一系列防控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无续发病例,相关区域的布雷图指数达到蚊媒传染病防控要求,疫情已经平息。

目前蚊媒密度符合防控要求

根据广东省最近一期伊蚊密度监测结果,3月上半月全省大多数监测点蚊媒密度符合防控要求,蚊媒密度较低,但也存在部分地区蚊媒密度较高的现象,发现高密度监测点13个(占1.4%)、中密度监测点47个(占4.9%)。

记者看到,13个高密度监测点,东莞占了3个,分别位于东莞大岭山龙山街40号、大岭山龙山街三巷37号、大岭山龙山街四巷30号,布雷图指数均高达100。

昨日,市疾控中心表示,经过持续灭蚊后,目前我市在全市33个镇(街)开展的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显示,当前诱蚊诱卵指数和布雷图指数均≤5,符合蚊媒传染病的防控要求,蚊媒密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五大措施防控登革热和寨卡病毒

东莞市疾控中心也提醒,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蚊媒活动逐渐活跃,再加上我市居民普遍有养水生植物的习惯,非常有利于蚊子的繁殖,我市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的防控压力将逐渐加大。

省疾控部门也提醒,由输入性寨卡、登革热病例引起的本地病例发生的风险逐渐加大。

市疾控中心介绍,目前东莞正积极部署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一是加强与检验检疫、 旅游 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沟通;二是建立了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并做好了实验室技术和试剂储备;三是加强病例的排查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调查、早处置;四是加强蚊媒密度监测,监测范围已经覆盖了全市33个镇街(园区),并增加了监测频次;五是开展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目前我市已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医生开展了200多人次的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防制技术培训;此外还将加强开展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防治知识宣传,开展风险评估,每季度都对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疫情开展评估风险,从本月起每月开展专题风险评估,指导全市开展防控工作。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没有积水就没有蚊子,没有蚊子也就不会有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市民也要做好清积水和防蚊灭蚊工作。

清除积水

传播登革热的伊蚊最喜欢将卵产在干净的小水体内,经过约10-12天,便可发育成成蚊飞离水体,大家一定要及时清除家里、房前屋后和天台、门楼的积水,翻盆倒罐,定时为水养植物换水洗根,清除蚊虫孳生地。

安装纱门/窗

在家中安装纱门/窗,阻止蚊子进入,是最简单便宜的物理防护方法。

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

周末假期在户外郊游时或者在小区散步时,请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防止蚊虫叮咬。注意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

这些蚊媒 疾病 正流行 市民们要留个心眼

登革热:

发生本地病例风险增大

登革热每年夏秋比较常见,是东莞小伙伴们的“老熟人”了,东莞近几年都曾在一些镇街出现本地暴发疫情。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皮疹等,一般无并发症的病人通常预后良好,罕见重症与死亡病例,但重症患者可出现休克、出血甚至死亡。

寨卡病毒病:

输入病例引起

本地感染风险加大

寨卡病毒病今年开始传入我省,2、3月份曾通报多例输入性病例,4月1日曾通报新增两例输入性病例,4月10日通报又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为皮疹、发热,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寨卡病毒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样,除了可以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外,还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血源传播和性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会导致胎儿发生小头畸形,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  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从疫情发生国家回粤人员要做好防蚊措施,进入4月份蚊媒活动将逐渐呈现活跃期,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也将加大。

黄热病:

目前查出多例黄热病例

均由非洲输入

自3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在北京发现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已先后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查出多例黄热病患者,均为从非洲归国的输入性病例。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出血等,持续数日即可恢复,但有些患者有可能发生高热、呕吐、黄疸、肝功能损伤、凝血障碍、休克。目前,黄热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有效的预防方法除了防蚊,还可以接种疫苗:9月龄及以上人群,如果要到发生黄热病的国家去居住、旅行,建议接种1针黄热病疫苗。接种后7~10天可产生抗体,保护期可达3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