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3日羊城晚报A6版: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彰显

14.04.2020  15:41

徐能源

庚子之春,河岳见证。无数战士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我们铭记每一位平凡的英雄。

华夏之境,风雨同舟。亿万同胞星辰熠耀,情系家国。我们致敬每一位不凡的人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这个春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锻造的一座精神丰碑。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迁,无论是身处低谷还是攀登高峰,始终都有一群坚韧不拔的探路者在负重前行,始终都有一种伟大奋斗精神在蓄势待发。承平时期,这种精神是平凡岗位的默默耕耘;危难时刻,这种精神是民族脊梁的挺身而出。

——这是我们的共产党人:立身为旗,使命在肩。“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上海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的一段话刷爆网络。质朴无华的话语,闪耀着真实的党性光辉。“我们特此向院党委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一张张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汇聚成令人振奋的浩然战歌,诠释着共产党人赤胆忠心的政治本色。

——这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大爱无疆。1月18日傍晚,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有一位仰在座位上、闭目凝思的老人。他就是钟南山院士,在深圳连夜抢救病人,乘高铁返穗,来不及吃饭,又夜驰武汉。由于处于春运高峰期,他只能被安顿在餐车拥挤的一角。

——这是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除夕夜,万家团圆之时,陆海空3支医疗队450人,已奔驰在“逆行”路上。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当天就一次性接收30余名确诊患者,此时,距离他们走下飞机仅12个小时。随后,医疗队又作出一个勇敢决定:再次接收47名确诊患者,其中不少是危重患者。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据统计,截至4月8日,战疫中因公殉职人员共454人,其中340人因过劳病逝。他们包括医务人员、警察、公务员、村干部、志愿者、工人、村民、保安、教职工、城管等。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他们以生命护生命;他们留在了春天,他们换来了春天。

当一个人拥有这种精神,将无所畏惧、英姿勃发;当一个群体拥有这种精神,将信念坚定、斗志昂扬;当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将砥砺奋进、充满希望。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伟大团结精神镌刻在亿万中国人民心坎上。我们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人与我、家与国本是血脉相连;我们从未如此深刻地领悟到,人间悲欢与国家兴衰本是一体同源。

——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湖北省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唐光友在疫情期间出现急性心衰等状况,但他不愿占用医疗资源,组织下文要求配合治疗,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服从。2月23日,他溘然长逝。唐老家中,窄小的床,磨光了漆面的木头裸露在外;饭桌是半个世纪前他用单位分的一棵桦树自己打造的。但他毕生累计240多次捐出了110万元家底;去世前,他为抗疫一线捐出了最后一笔11800元存款,同时在遗嘱中要求“我走后,把眼睛捐给国家!

——这是一种守望相助的精神。疫情袭来,快递员汪勇瞒着家人成为武汉金银潭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的“超人”:正月初一,他开车送了30个医护人员,腿抖了一天;医护人员上下班没车坐,他组织志愿队;医护人员没饭吃,他联系餐馆和便利店;医护人员没有衣服鞋子充电器,他筹款买遍了全国。

——这是一种患难与共的精神。“一分钱都不要,我不能发‘国难财’。”听说疫情紧急、口罩紧缺,90后小伙子郝进捐出了1.8万个口罩。这价值2万元的口罩是他在口罩厂打工的工资。“听说医疗队住在这里,我送些新鲜的蔬菜来。”菜农秦师傅骑了40公里的电动三轮车,一路问路找到酒店。

——这是一种同舟共济的精神。“最让我震撼的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愿意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世卫组织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分享在中国观察到的细节,打开一个真切感知中国的视角: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全力以赴,非常疲惫,有工作人员在同考察组谈话间隙困得睡着了;每一个被动员和组织起来的中国人,就像是在跟病毒打一场战争,肩负起阻止病毒蔓延的共同责任。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动人的诗句宛如韫玉,五千年来始终潜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经此一“”,我们再次见证,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伟大团结精神让中华文明赓续宛如奔腾江河,跨越千山万壑,浩浩荡荡。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在艰难险阻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迸发出令世界瞩目的伟大创造精神,不仅展现了战“”的创新动能,而且给复工复产打下坚实地基。从医疗救治到科技攻关,从社会治理到“新基建”启动,中国正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创新创造新面貌。

——这种精神写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线。许多人对“云监工”仍记忆犹新。在工地上,上百台五颜六色的挖掘机同时开工,数不清的渣土车进进出出,场面令人震撼,宛如大片。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之力急驰支援湖北、支援武汉,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汇集疫区;19个省份对口定点支援;10来天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短时间内开设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1.2万名患者……这就是中国速度,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创造。

——这种精神写在疫情防控总体战的第一线。仅是口罩产能,一个月内就扩大4倍多,日产能突破1亿只,折射出中国制造的巨大优势和潜能;陈薇院士团队与时间赛跑进行科技攻关,短时间内疫苗就获批启动临床试验;我们采取中西医并重方针打赢抗疫阻击战,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国方案亮点;一声令下,网格化管理的组织系统立刻运行,数字化支撑、智能化运行等新技术在抗疫中大显身手……无处不在的创造精神,凝成战胜疫情的坚强伟力。

——这种精神写在全国上下复工复产的第一线。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是一次危机,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机遇,是一次大考。我们战武汉,战湖北,战全国;我们抓抗疫,复秩序,促发展。全国数亿学生同时在家上网课、一线教师摇身变成一线“网红”的情景;网上举办第127届广交会、增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创举,让世人感叹“开创先河”……正是这种创造创新精神,让我们可以不断将社会主义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惊涛骇浪,中华民族就越能化危为机,淬炼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造活力;越是风雨如晦,中国人民就越能众志成城,体现出壁立千仞、冲关夺隘的创新精神。

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实践已经证明,在这场全球性的疫情大考面前,我们屹立如山;实践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能领导中国人民步履坚定,凝聚迸发出更伟大的斗志、更磅礴的力量。

风雷激荡未回首,又向川原箫剑行。江城武汉,灯火已璀璨;珞珈山上,樱花已盛放。如今,我们已度过艰难时刻,正在生机勃发的春天中行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交汇中,只要我们始终凝聚这种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就一定续写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新篇章。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副部长)

报道链接: http://ep.ycwb.com/epaper/ycwb/h5/html5/2020-04/13/content_6_254368.htm

作者/通讯员:徐能源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