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抗疫图鉴”作者:这是我向英雄致敬的方式
大洋网讯 4月15日凌晨7时,人民日报公众号推送了“中国抗疫图鉴(完整版)”,补齐了4月8日武汉解封的内容,图鉴就此画上句号。
这个以“纪念碑体”为叙事方式的长篇图鉴,情节丰满地还原了中国人面对疫情的重大场面和各种细节,展现了500多个人物。一周前,这幅作品仅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超过5.4亿人次。从传播能量来看,“中国抗疫图鉴”已具有国民性,并拨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弦。
图鉴背后的创作团队却来自广东广州,罗计坤是图鉴的策划者与主创者之一,他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团队目前在广州运营一个画漫画的公众号“k董”。4月15日,罗计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思路。
为了真实,他们收集了8000张新闻照片
“中国抗疫图鉴”此前以滚动和穿插音频的方式推出了视频版,长达9分钟。从中国人喜气洋洋欢度2020年春节,再到脱掉口罩的武汉孩子在樱花飘舞下迎接春天。中国人在这段时间经历的喜庆、惶恐、悲壮、感动、温暖和希望,都随着图鉴的滚动而跃然纸上。每一个观众都是经历者,情感同样在起伏跌宕。
春节时,罗计坤去了岳母的家乡过年。出于防控需要,他一个月都没有出门。罗计坤经历着社区防疫的种种过程,但是他心里却想着浓缩整个中国的战疫故事。
“我们这个行业对新闻很关注,我每天就在刷新闻,疫情发生的每件事就已经在我心里了。”他说,如果不是没携带办公设备,也许他早就开始创作了。但正因如此,他构思了很长时间,也就此决心画一个“大”作品。
3月11日,回到公司的罗计坤组织开了一个策划会。他向助手们介绍了思路,将图鉴的段落和故事确定下来。形成分工后,团队马上开始了创作。
“k董”团队此前的作品大都是对生活琐事的调侃,也更加偏重于夸张“漫画风格”。而“中国抗疫图鉴”的画风是传统复古的,如同以前老版的连环画上了颜色。为了达到“写实”的目的,创作团队做了大量的功课。
“我们确定了哪几个段落交代哪些故事,然后就针对故事去搜索大量的新闻图片,然而再逐步的筛选并且构图,各种元素都会汇集到我这里,我再来综合进行取舍和加工。”罗计坤说,为了图鉴的原始素材,他们一共收集了8000多张新闻图片,并且在采用了西方写实绘画的风格。
“如果让我直接画,不是不可以,但是那样一样达不到真实的效果。”罗计坤说。
在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创作
虽然图鉴来源于真实的照片,但是罗计坤做的不仅仅是搬运工。在他看来,图鉴不仅需要真实,美感与连贯同样是缺一不少,这意味着他要在创作上要花更多的心思。
比如钟南山院士抿着双唇、眼神凝重的照片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大家在疫情期间最熟悉的面孔之一。可惜照片上只有钟南山院士的半身照,为此罗计坤收集了大量钟院士的照片,并且找到钟院士抬起左手、竖起食指的动作。罗计坤将这个动作融合在半身照中,让钟南山院士在凝重的神情中,又多了一份坚毅。
很多时候,罗计坤就在无数的照片中,寻找可以组合的元素,以达到他心中对美感和连贯的要求。
在“壮士出征”这个段落里,反映的是解放军战士的大无畏。段落一开头便出现了两个战士的头像。这两个头像的创作花了很长的时间。“我们想体现军人的硬朗气质,眼神轮廓必须要好,我们找了一大堆图片,才找到符合这种气质、颜值及角度的,但是那位军人没有帽子也没有口罩,都是后期加上去的。”罗计坤说。
在“众志成城”的段落中,一位女孩抱着作为医生的母亲问何时回来,眼中充满了不舍,想哭却未哭。其实在真实的照片中,两人并非母女,而是在两张照片中的不同人物。“照片里会有这么好看的构图,我只能要靠创作,我就想把这种感觉搭到最好看,最真实。”罗计坤说。
他告诉记者,大家都从新闻图片里看过图鉴中的很多场景,这是引起大家共鸣的最大原因,但是一个很美的构图,一个连贯的构图,就把这种能量放大了。
连续创作17天,越画越兴奋
“中国抗疫图鉴”一共画了17个日夜才最终完成。这些天来,罗计坤的团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罗计坤以前从来没有恒心一口气连续高强度的工作那么多天,这点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
“这一次我觉得真的是一点都不累,而且越画越有很兴奋的感觉,有时候睡觉的时候突然间醒来就去画,因为突然有了一个灵感,我也怕灵感突然就消失了。”他说,团队里的所有人心里如同有了一团火,喷薄而出,17天都烧不尽。
罗计坤觉得,他们必须要给疫情中的“那些人”留下一些东西,这是自己作为一个“画家”表达致敬的一种方式。“那就是一个情结,我觉得自己不能随便糊弄一下,就过了。”
创作的严谨体现在图鉴的每一个细节里,在图鉴中,罗计坤没有画出为抗击疫情牺牲的任何一位英雄。因为全部画出来太长,画一个却又显得“厚此薄彼”,罗计坤把他们比喻成为女孩手中白色的花瓣,花瓣飞到空中化为繁星,继续守护着中国。
“中国抗疫图鉴”最终获得了成功,罗计坤说这不是他们团队的成功,而是图鉴里面的人和事件都太深入民心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打动了所有人。
“我们只是用我们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已。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去做好这件事了,没有半点遗憾。”他说。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龙锟、申卉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骆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