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中国为全球经济复苏开出“药方”

22.11.2020  02:25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11月20日下午,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这是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来自世界各国600余位政治家、战略家、企业家与会,与中方嘉宾务实对话、深入交流,致力构建读懂中国与读懂世界的双向互动。

从聚焦共同应对疫情到助推全球经济复苏,再到携手同行重构世界多边合作体系,中国向世界充分展示积极参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

围绕“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参会嘉宾认为,“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表达加强国际合作、持续扩大开放的鲜明态度。面对挑战,世界各国需要携起手来开展多方面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发展格局是面向世界的长远考量

当前全球进入了大变革时期,而贯穿大变局、大考验的,是大合作。”国创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认为,这种大合作在全球抗疫的斗争中有所体现,无数生动事例表现出了全人类深化合作的重大信心。

中国正在大变局中从容布局,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郑必坚提到,这个规划是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打算怎样筹划、统筹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成为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解读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蓝图。

在郑必坚看来,中国将保持战略定力,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跟世界各国大合作。“中国最有能力实现独立自主地发展,最有底气不依靠外力发展。但中国依然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中国人的战略心胸和远见。”他说。

应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以自身行动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药方”,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对世界来说,中国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持久的动力。

在黄奇帆看来,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经济将以适度扩大进口、实现进出口平衡为目标,并致力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要素资源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优化配置,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以科技创新的视角,谈到了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在该领域的战略部署。他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提法、新要求,就是要鼓励科研人员做出更多原创性贡献,加快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

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技自立自强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指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白春礼表示。

在大变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加强合作、携手前行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世界走到了2021年的岔路口,这比过去的情况更具挑战性。”在墨西哥前总统塞迪略看来,全球大国和开明的新兴国家可以果断决定携手走另一条合作的道路,那是通向国际和平与繁荣的道路,是最有可能对所有国家都有利的道路。塞迪略认为,要走上这条前景光明的道路并不容易,多边体系的重建和完善需要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善意和努力,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要肩负起重大责任,用耐心、外交技巧和恢复互信来修复破损的国际关系与合作。

面对疫情,中国的防控措施和支援世界抗疫赢得了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苏加诺的赞赏。她认为这与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密不可分,互助合作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合作,不分种族、宗教。国际社会应该给与中国更多机会,展现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条。“疫情让全球经济遭到打击陷入衰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到更需要彼此的帮助。”她相信,现在是世界携手合作、建设美好未来的时候,是停止挑衅、冲突、敌对的最佳时候。

我们不能以牺牲国家自身利益和全球利益和谐发展的心胸为代价,狂热地捍卫自己国家的一己私利,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摒弃关起门来的狭隘态度。”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也赞同中国长期以来的信念,即发展国家之间的利益汇合点,建立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在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局中,构建利益共同体。

应对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表示,这是中国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第二次挽救全球经济。他说,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世界分工,扩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正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上合组织也以最大力度践行合作共赢的理念,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更密切,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全球平台。

诺罗夫表示,疫情影响下,上合组织各成员国更加团结一致,共同采取抗疫措施,在医疗等领域开展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也再一次证明中国的做法值得向全世界推广。”诺罗夫说。

现场

专家:科技自立自强可让中国更好参与全球科技合作

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决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

中国两次挽救了全球经济!”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主旨演讲环节上,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惊叹于中国经济的韧性,他表示第一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一次是疫情对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都通过自身经济的发展拉动全球经济的复苏。

本届会议以“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国创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看来,突如其来疫情加之逆全球化浪潮,“变中生变,变上加变”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大变局”本身,意味着“大考验”,意味着重大的历史抉择和历史机遇。

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共同发展的长远考量。

新发展格局是中国以自身行动增进全球合作,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药方’。”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中国提出新发展格局,也将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持久的动力。

黄奇帆表示,新发展格局的“药方”还需要一个“药引”,就是要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而眼下就是要尽快形成全球协同抗疫的共同行动,尽快将疫情控制住。

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决不是中国要关起门来搞创新。”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科技自立自强是指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可以让中国平等地、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合作。

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合作、更加开放的中国正为全球带来更多机遇。“国际社会需要更好的合作!”印度尼西亚前总统梅加瓦蒂认为,国际社会要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方式解释中国的崛起,让中国有机会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世界作出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声音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

科技自立自强是希望逐步扭转科研活动中原创能力不强,大量资源和精力用在从事跟随性研究上的问题,也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中国要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同时,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要持续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百年大变局走到今天,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而是具备了与世界各国一道,迎接并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意味着重大的历史抉择和历史机遇。当前形势下,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深入反思,扎实推进在利益汇合点和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是提到国际社会面前的历史性重大课题。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

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如何重建全球合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这个重大战略是中国以自身行动增进全球合作,助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药方”。这个药方还需要一个药引,就是要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眼下,就是要尽快形成全球协同抗疫行动,尽快将疫情控制住。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

全球经济遇到了疫情的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是中国第二次挽救全球经济——第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通过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恢复了经济。中国的经济奇迹和发展历程的起点是改革开放,而这一策略的基础是合作共赢。中国的发展为全人类带来了福祉,中国消除贫困的一系列举措,为也全球扶贫作出了贡献,正在全世界推广。

■聚焦

读懂广州”专题对话会上,专家为“老城市新活力”建言献策

“读懂广州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

当天上午,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配套活动——“读懂广州”专题对话会在广州举行。与会嘉宾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与城市综合功能升级、文化强国建设与湾区文化综合实力提升等话题,为广州建言献策。

读懂广州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全国人民都期待广州在改革开放再出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好文章。”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下称“国创会”)常务副会长李君如在对话会上表示。

走出创新、改革、开放新路径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多项经济指标增速由负转正,其中第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个百分点。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广州正向着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

李君如认为,当前,广州、广东正面临着新战略机遇期,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新的起点,就是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

如何做到高质量增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建言,广州要做好三个关键词:创新、改革、开放。

第一个词是创新。要有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没有创新很困难;第二个词是改革,要进行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来推动城市出新出彩;第三个词是开放,要建立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水平地开放,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赵艾认为,广州作为老城市要焕发新的活力,真正实现“四个出新出彩”,核心就是“”。

正如李君如所言,广州是一座现代与传统并存、创新与守成并存、多元文化和主流文化并存的城市,“它不断往前走,又能够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

求新求变的广州,当前正启动数字经济和城市更新“双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漫步在越秀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青瓦红砖间凝结了一代代广府人的乡愁与情怀。这片斩获亚洲都市景观奖的街区,在改造中尊重区域历史与文化,成为广州城市更新的典范工程之一。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项目在广州铺开,国创会副理事长、原国土资源部调控监测司司长刘随臣认为,广州的“三旧改造”、城市更新在全国都走在前列,下一步应从三个方面做好城市更新工作。

一是要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用地进行补偿和提前的预判,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要发挥市场力量,由政府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并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广泛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三是要注重文化传承,这对于凝聚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群众意志都会有非常好的作用。

利用文化优势留住高端人才

夜幕下,当珠江新城亮起华灯,悠扬婉转的粤剧唱腔从广州塔传来,回荡在高楼大厦间。当传统艺术形式登陆都市摩登舞台,岭南文化串联起这座千年商都的时代活力与经典魅力。

近年来,广州在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基础上,奋力落实老城市新活力,实现“四个出新出彩”的要求。

飘风自南,广东的发展从一个星星之火燎原到全国,最终造就了今天的地位。这就是广东、广州敢为人先的思想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国创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表示。

在她看来,广州文化发展正向着高质量迈进,其中,创新发展、数字赋能、传统文化优势是广州文化发展的三个关键部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依赖于文化的创新型发展。

文化创新,广州实践。每年,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行业组织与专家齐聚广州,在从化生态设计小镇里共议行业的未来发展。徐伟新特别点赞了特色小镇的创新型建设。她指出,广州各区的文化建设已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一批数字赋能的文化产品在天河等地诞生,越秀、荔湾等老城区的提升改造同步彰显出广府文化的现代活力。

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广州既是人文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门户。国创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认为,广州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也应树立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宏伟目标,利用文化的特色优势留住海内外高端人才在广州创业、就业。

邬书林还表示,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同质性元素。“早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前,三地合作已经十分紧密,各个城市在文化产业链条中各施所长。”邬书林提议,今后,国家应为三地文化产业合作搭建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全要素流动平台,使文化产业在创新与合作中获得竞争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周甫琦 黄舒旻 傅鹏 李鹏程 郎慧 郭苏莹 谭超 朱伟良

统筹:陈邦明 朱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