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雷杰玉:从加工贸易切换到跨境电商 打工妹蜕变“新外贸企业家”
▲雷杰玉和她的父亲在工厂里交流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雷杰玉一直害怕,自己会和父母一样,如候鸟一般在东莞和故乡湖南之间来回奔波;更害怕,子女像她一样,继续成为留守儿童。雷杰玉的父母,随着中国第一波打工潮涌入珠三角工厂。他们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他们的子女留守家乡,教育跟不上,不少人又走上了打工路。这种“代际循环”的困境,究竟如何打破?2010年前后,一批新生代的“打工仔”“打工妹”,抓住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他们接过破旧的厂房和机器,在忐忑不安中跨入了全球大市场。
“父母打工,我也打工”
东莞市飞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杰玉还记得,每次春节过后父母离开故乡时的情形,看着他们乘坐的小巴车开走,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在她三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曾经对父母的感觉,“又亲又陌生”。
1988年以后,东莞以“三来一补”为吸引外资的主要手段,利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时机,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工厂”。
雷杰玉中学毕业以后,走上了父母一样的路——去东莞打工,成为“打工二代”,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直到她有了第一个孩子,孩子三个月时,她再次踏上去东莞的路,同样是坐小巴车,车开动的时候,她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她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然而,彼时,抗拒离开东莞的,却是她的父母。那个时候,父母已经砸下打拼几十年的积累,自建“工厂”。说是工厂,其实是在一个工厂角落租的一个角落,安装了八台缝纫机,生产运动服装,为一家传统外贸企业做贴牌。
过去,雷杰玉的父母,只是外贸生意中的一环。他们自己建厂生产,至于生意,还是依托大工厂或贸易公司给订单。换而言之,在外贸这条路上,创业的打工者们只学了半截:通过打工学会了如何生产外贸产品,但从未学会怎样做外贸。
然而,生意的真实逻辑并非如此简单。随着制造业的转移升级,大浪淘沙,小作坊的订单越来越少。“经常处于停工状态。很难有稳定连续的订单,运气好的话偶尔会接到零碎的小订单。但利润很低,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雷杰玉说。在她接手的时候,父亲留给她的,除了8台机器外,还有4万元的外债。
金融危机倒逼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风口浪尖上,那些给大工厂拿订单、实际上是给别人打工的小工厂、小作坊,被直接推到了充满未知感的国际市场,命运岌岌可危。
在最艰难的时候,雷杰玉接过了父亲的八台缝纫机,创办东莞市飞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在她看来,这个寄居别人工厂的小作坊,虽然已经养不起家,却是父母一辈子的心血,更是一家人留在东莞的理由。
▲雷杰玉的父亲调试缝纫机
“从工厂主变成企业家”
小工厂想要存活下去,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外贸链路。
2010年,一群年轻人从杭州来到了东莞,他们主动又热情地表示,随着东莞外贸产业链的重组,本地将有一大批工厂面临如何做外贸的困惑,而他们已经带来了全套的解决方案。
其中有个叫秦梦佳的姑娘,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马云1999年创立的第一个业务,此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然而,当秦梦佳第一次找到雷杰玉时,雷杰玉一度觉得,这会不会是一帮顶着阿里巴巴名头的骗子。
雷杰玉最终选择相信,但一直做线下业务的父亲却难以接受。父女俩曾多次争执。在老人家看来,好不容易赚的钱不拿回家,反而投在这些不知所谓的平台上?
雷杰玉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尽管开通了阿里巴巴国际站,但初期订单并没有想象那样如雪花般飞来。她找到平台,气愤地质疑,“为什么给了钱,平台一直不给我派发订单?”
“当时我没有公司老板的思维,就想赚钱。”雷杰玉说。后来在秦梦佳数次拜访下,她终于尝试着去参加了活动,第一次接触到专业的公司运营、市场分析、数据来源等知识,第一次意识到,运营线上一家外贸企业需要“换脑子”。思维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发生着蜕变。
2018年由阿里巴巴国际站所举办的“城战”中,雷杰玉率领着3个员工,经过20天不断冲单、复盘和总结,业绩达到200万元,实现第一次“人生巅峰”。2019年,公司业绩突破千万,打破了所有人的意料。2020年,仅用3个月就完成1500万业绩的雷杰玉将年度业绩从最初的3000万调整为5000万元,并计划着2021年实现“亿元梦”。
“新外贸让我们在东莞安家”
时隔十年,当又一场更为猛烈的全球性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事实证明,当时的雷杰玉选择是多么正确。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跨境电商三大贸易方式中,跨境电商板块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上半年跨境电商同比增长26.2%。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东莞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实现“三连涨”:出口订单2月较1月日均环比增长10.8%,3月较2月日均环比增长31.4%。6月8日-28日,阿里巴巴国际站举办首届阿里巴巴网交会,东莞的海外订单量冲进了全国前十。
雷杰玉,正是提早布局,从加工贸易赛道转到了跨境电商赛道。在疫情期间,雷杰玉的运动用品通过国际站,订单仍源源不断。他们的最新身份,叫“新外贸企业家”。更重要的是,“打工——留守——打工”的命运循环怪圈,画上了句点。
雷杰玉在东莞买了房子,三代人住在一起,家里再没有留守儿童。因为工厂的效益好了,她给自己的员工开出了行业最高的薪资,希望他们都可以在东莞买房,把留守在老家的孩子接到东莞。
现在,没有人再叫他们打工仔,“不是因为我们当了老板,而是因为这座城不仅仅可以打工,还可以安家。”雷杰玉说道。
雷杰玉有时站在南城正在建设的CBD空地时感慨万千,往左,可以看到玉兰大剧院和东莞行政中心,往右能看到东莞第一高楼环球经贸中心和正在兴建的国贸大厦。松山湖春天会开成花海,旗峰山四季常青。越来越多的人在玉兰大剧院里欣赏话剧。废弃的厂房变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曾经的世界工厂慢慢蜕变,越来越显示出现代化城市的景象。
记者 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