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雷杰玉:从打工妹到新外贸企业家
■东莞市飞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杰玉和她的父亲在工厂里交流 记者 郑志波 通讯员 杨晟冗 摄
雷杰玉一直害怕,自己会和父母一样,如候鸟一般在东莞和故乡湖南之间来回奔波;更害怕,子女像她一样,继续成为留守儿童。雷杰玉的父母,随着中国第一波打工潮涌入珠三角工厂。他们的子女留守家乡,教育跟不上,不少人又走上了打工路。
2010年前后,一批新生代外来务工者,抓住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他们接过破旧的厂房和机器,在忐忑不安中跨入了全球大市场。
父母没有给予多少原始积累,却让他们无惧无畏,拥抱正在兴起的跨境电商。十年后,当又一场全球性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他们展示了逆势增长的韧劲。
困境
东莞市飞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杰玉还记得,在她3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每次春节过后父母离开故乡时,看着他们乘坐的小巴车开走,她的眼泪就掉了下来。曾经对父母的感觉,“又亲又陌生”。
1988年以后,东莞以“三来一补”为吸引外资的主要手段,利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时机,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工厂”。
雷杰玉中学毕业以后,走上了父母一样的路——去东莞打工。直到她有了第一个孩子,孩子三个月时,她再次踏上去东莞的路,同样是坐小巴车,车开动的时候,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她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然而,彼时抗拒离开东莞的,却是她的父母。那时,父母已经砸下打拼几十年的积累,自建“工厂”。说是工厂,其实是在一家工厂租的一个角落,安装了8台缝纫机,生产运动服装,为一家传统外贸企业做贴牌。
过去,雷杰玉的父母,只是外贸生意中的一环。他们自己建厂生产,至于生意,还是依托大工厂或贸易公司给订单。换而言之,在外贸这条路上,创业的打工者们只学了半截:通过打工学会了如何生产外贸产品,但从未学会怎么做外贸。
然而,生意的真实逻辑并非如此简单。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浪淘沙,小作坊的订单越来越少。“经常处于停工状态。很难有稳定连续的订单,运气好的话偶尔会接到零碎的小订单。但利润很低,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雷杰玉说。在她接手的时候,父亲留给她的,除了8台缝纫机外,还有4万元的外债。
金融危机倒逼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风口浪尖上,那些从大工厂拿订单、实际上是给别人打工的小工厂、小作坊,被直接推到了充满未知感的国际市场,命运岌岌可危。
在最艰难的时候,雷杰玉接过了父亲的8台缝纫机,创办东莞市飞尚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在她看来,这个“寄居”别人工厂的小作坊,虽然已经养不起家,却是父母一辈子的心血,更是一家人留在东莞的理由。
蜕变
从工厂主成长为企业家
小工厂想要存活下去,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外贸链路。
2010年,一群年轻人从杭州来到了东莞,他们主动又热情地表示,随着东莞外贸产业链的重组,本地将有一大批工厂面临如何做外贸的困惑,而他们已经带来了全套的解决方案。
其中有个叫秦梦佳的姑娘,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马云1999年创立的第一个业务,此时已经是全球最大的B2B跨境电商平台。然而,当秦梦佳第一次找到雷杰玉时,雷杰玉一度觉得,这会不会是一帮顶着阿里巴巴名头的骗子。
雷杰玉最终选择相信,一直做线下业务的父亲却难以接受。父女俩曾多次争执。在老人家看来,好不容易赚的钱不拿回家,反而投在这些不知所谓的平台上?
雷杰玉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尽管开通了阿里巴巴国际站,但初期订单并没有如同想象那样如雪花般飞来。她找到平台,气愤地质疑,“为什么给了钱,平台一直不给我派发订单?”
“当时我没有公司老板的思维,就想赚钱。”雷杰玉说。后来在秦梦佳数次拜访下,她终于尝试着去参加活动,第一次接触到专业的公司运营、市场分析、数据来源等知识,第一次意识到,运营线上一家外贸企业需要“换脑子”。
思维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发生着蜕变。
2017年12月,结束了阿里巴巴国际站组织的管理实践培训后,雷杰玉激动得整宿失眠,独自搬着板凳在卫生间的洗手台上做着笔记,并激动地给秦梦佳打了4个小时的电话分享自己的成长。
那段时间里,雷杰玉扩充了团队,招募到专业的外贸经理、运营、美工等人员,如同海绵般疯狂吸收着公司管理、发展规划等知识,并在不断实战中获得突破。
2018年由阿里巴巴国际站举办的“城战”中,雷杰玉率领3名员工,经过20天不断冲单、复盘和总结,业绩达到200万元,实现第一次“人生巅峰”。2019年,公司业绩突破千万元。2020年,仅用3个月就完成1500万元业绩的雷杰玉将年度业绩从最初的3000万元调整为5000万元,并计划着2021年实现“亿元梦”。
感恩
“新外贸让我们成为东莞人”
时隔十年,当又一场更为猛烈的全球性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事实证明,当时的雷杰玉选择是多么正确。
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在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跨境电商三大贸易方式中,跨境电商板块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上半年跨境电商同比增长26.2%。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东莞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实现“三连涨”:出口订单2月较1月日均环比增长10.8%,3月较2月日均环比增长31.4%。6月8日至28日,阿里巴巴国际站举办首届阿里巴巴网交会,东莞的海外订单量冲进了全国前十。
雷杰玉,正是提早布局,从加工贸易赛道转到了跨境电商赛道。疫情期间,雷杰玉的运动用品订单仍源源不断。他们的最新身份,叫“新外贸企业家”。更重要的是,“打工—留守—打工”的命运循环怪圈,画上了句点。
雷杰玉在东莞买了房子,三代人住在一起,家里再没有留守儿童。因为工厂的效益好了,她给自己的员工开出了行业最高的薪资,希望他们都可以在东莞买房,把留守在老家的孩子接到东莞。
“这座城不仅可以打工,还可以安家,我们就是东莞人。”雷杰玉说。
雷杰玉有时站在南城正在建设的CBD空地旁感慨万千,往左,可以看到玉兰大剧院和东莞行政中心,往右能看到环球经贸中心和正在兴建的国贸大厦。松山湖有春天花海,旗峰山四季常青。越来越多的人在玉兰大剧院里欣赏话剧。废弃的厂房变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曾经的“世界工厂”慢慢蜕变,越来越显示出现代化城市的景象。
人们记得东莞曾经的奇迹。IBM亚洲区副总裁曾说过: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现在,东莞的奇迹仍在继续。2017年起,东莞已经连续4年被列入新一线城市,稳居中国外贸百强前五名。《2019年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显示,东莞城市活力位列前三,仅次于深圳、广州。
记者 曹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