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逾25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脱贫率达98.99%
广东为131.7万人次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资金,累计达32.2亿元;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达141所,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3%;全省已建成1485个社区康园中心,今年将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全覆盖;全省逾25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脱贫率达98.99%。一系列数据,展示了近年来广东残疾人事业的“成绩单”。
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主题是“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记者从广东省残联了解到,广东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目前,各级残联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落实“一人一案”的脱贫攻坚方案,确保全省贫困残疾人如期高质量脱贫。
复工复产中的江门市残疾人就业康复工场
失能贫困残疾人实行兜底保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省残联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目标,实施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提升农村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目前,全省21.7万户、25281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通过政府、社会及贫困残疾人的多方努力,已经有250253人实现脱贫,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还有2560人未脱贫,主要集中在粤西、粤北等农村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他们中有的残疾程度重,有的一户多残,有的文化水平低,有的缺乏劳动技能。
广东省残疾大学生专场招聘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再硬的‘骨头’我们也要啃下来。”广东省残联理事长张永安表示,残联组织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失能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政策范围,一个也不能少,实行兜底保障;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特点,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帮助残疾人家庭就业增收。
同时,还要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关注已经脱贫,但受外因或不可控因素影响可能返贫的残疾人,加大帮扶力度,因地、因户、因人落实帮扶施策,巩固脱贫成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参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
社区康园中心今年实现全省镇街全覆盖
据全省残疾人动态更新数据显示,广东现有持证残疾人160.5万人。
“十三五”以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兜底政策保障方面,广东率先在全国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补贴标准排在全国前列。
湛江市残联举办“乞巧节”手工艺编织竞赛
今年,广东残疾人“两项补贴”在去年提标扩面基础上继续提标。2020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75元、235元,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2019年度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达到131.7万人次(其中困难生活补贴38.3万人,重度护理补贴93.4万人),发放补贴资金共计32.2亿元,省财政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15.19亿元。
在康复服务方面,2019年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辅具适配率分别达到89%和91%,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精准康复80%的目标。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基本实现应救尽救,每年有2.5万多人次残疾儿童得到有效救治。
此外,我省积极打造社区康园中心品牌连锁化发展战略,在离残疾人生活最近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创建基层残疾人服务阵地,为残疾人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和全面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建社区康园中心1485个,镇街覆盖率达到92%。2020年可建成近1700个,实现全省乡镇、街道全覆盖。
全省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12年免费教育,部分市已实施15年免费教育。截至2019年底,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41所,在校残疾学生52869人,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3%。2016-2019年,全省共3355名残疾考生参加高考,2650名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
残疾人就业环境不断改善。2019年度,全省安置残疾人单位数达3.96万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职工人数达到13.32万人。城镇、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1.96万人,任务完成率分别为117%、129%,逐步建立起残疾人多元化就业格局。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服务保障模式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残联及时研究,制定完善工作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一方面,各级残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残疾人服务能力。一网通办、网上服务、信息网络的推进,解决了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广东政务网、“粤省事”小程序等已将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人证办理(申办)、南粤助学补贴等纳入其中。
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残联指导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及时将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持续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开展线上教学,指导残疾人家庭为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开发“助残防疫”云平台,为残疾人提供精准便捷的线上、线下救助服务。
根据疫情影响程度的不同,其它重点工作,如提高残疾人办证率、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研究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谋划“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等,也都在稳定推进。
一系列助残举措在广东各市落地
近年来,残疾人事业不断更新理念,迈向了“平等、融合、共享”的发展方向,广东各市残联工作亮点迭出,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
广州市残联联合民政部门,推进落实重度残疾人纳入养老大配餐服务体系、“单独”申请最低保障金等救助政策;深圳出台全国首个无障碍城市总体规划,启动《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立法,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集康复、职教、创新创业等七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残疾人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珠海市今年建成首所公办特殊教育幼儿园,保教费、餐费和康复训练费“三费”均免。
此外,通过发起“互联网+政企联动”促进残疾人实训就业一体化项目,积极探索培育“政、社、企”三方联动的辅助性就业新模式,引入社会人力资源机构,对接爱心企业,依托康园中心设立爱心助残车间,走出一条残疾人就业新路子。各市残联还通过创立残疾人“微心愿”项目,为残疾人提供圆梦平台;制订“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帮扶实现驻点村残疾人全部脱贫;组织助残社会组织,深入残疾人家庭开展助残活动;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加大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有的地方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和心理咨询服务站、建设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启动精准助残行动等,为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一系列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举措,在广东各地实现了落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残疾人,让残疾人的生活更殷实、更幸福、更有尊严,进一步促进全社会融合发展,营造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共享成果的良好氛围。
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 李拉
通讯员 粤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