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68.5万户家庭符合普遍二孩政策

10.11.2015  14:49

■截至目前,全市取得许可证助产服务项目的医疗 保健 机构达72家,妇产科医生1600多人、护士2000多人,床位5200余张 本报资料图 杨泽彬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虽然普遍二孩政策还未正式落地,但一些市民已开始提前备孕,那么,东莞市有多少家庭符合这次政策?如果这项政策引发的生育小高峰到来,东莞市的产科床位够用吗?儿科医生是否会更加短缺?

记者从市卫计局了解到,东莞市符合普遍二孩政策的常住家庭数共有68.5万户,现有的产科资源基本可以应对可能的生育小高潮,东莞市也会更加注重培养和引进儿科和产科等科室的专业人才。

市卫计局表示,接下来将按照国家人口政策调整和省里的实施细则,简化程序,做好服务,积极实施普遍二孩政策。

出生高潮

现有产科资源基本可以应对

东莞市有多少人符合普遍二孩政策?市卫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东莞市目前一孩家庭数为68.5万(其中包括户籍家庭19.42万个)。也就是说,这些家庭均符合二孩政策。

根据本报近期的生育意愿调查,在投票人数中,“愿意再要”的比例为49%,其余的选择了“不想再要”或“要不起”。

尽管符合条件的家庭不一定都打算要二孩,但有市民还是担心未来可能出现生育小高峰,引发相关医疗资源紧张,比如妇科住院难等情况。

对此,市卫计局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助产服务项目的医疗保健机构共72所(其中1所妇幼保健院、37所公立综合性医院、34所民营医院),全市共有妇产科医生1600多人、护士2000多人,床位5200余张。而近三年我市的孕产妇数分别为,2013年15.5万,2014年14.4万,2015年截至10月底为14万。

此外,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综合医院和妇产专科医院为主体,社区 卫生 服务机构为网底的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服务覆盖全市32个镇(街)。针对近几年产科服务量情况,不算新申办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内部调整,以及市内医疗机构之间分配所产生的产科资源增量的话,现有的产科资源基本可以应对二孩政策可能引发的出生高潮。

儿科医生短缺

将加大儿科和产科医生的人才储备

不过,有市民担心,普遍二孩政策落地后,本来就短缺的儿科医生会更加不足,小孩看病将更难。《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0年起,新医改5年来,全国儿科医生总数从10.5万人下降到了10万人,儿科医生比例下降了1.1%。从儿科医患配比来看,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远低于每千名儿童拥有1.46位儿科医生的美国。

具体到我市,数据显示,全市注册儿科医生有500余人,全市儿科医生缺口超过三成。记者了解到,儿科医生的流失在我市各大医院或多或少存在。业内人士担心,随着政策落地,生育需求会得到快速释放,患儿需求会明显增加,若紧缺得不到缓解,到时可能出现儿科医生荒。

对此,有医院未雨绸缪,比如,市妇幼保健院计划在儿科人才招揽、医生梯队建设方面予以倾斜。市儿童医院正将二孩政策的影响纳入到该医院人才引进、儿科床位的规划中,未来该院将继续加大相关人才引进。

市卫计局表示,随着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市儿科和产科的医生、护士不仅要面对业务增多的工作压力,相当一部分还要考虑自身生育二胎问题,可能造成产科在岗医生、护士的减员,因此,我市将加倍注重培养产科及儿科的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全面稳定产科医护队伍素质。

高龄产妇

将加大对出生缺陷的一、二级预防力度

据了解,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妇女约60%在35岁以上,发生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风险增大。过去几年,我市已在免费孕检、母婴阻断及急救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努力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服务。

但在此次新政策下,市卫计局也将有新措施:首先,将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对可能出现孕产妇数量增多,高龄、高危产妇增多等趋势,研究应对措施,做好产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其次,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我市妇幼卫生信息化网络,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和社区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强化信息人员培训,为妇女 健康 服务事业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此外,市卫计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医院孕妇学校和计生办婚育学校,多途径多方法做好孕前、孕期、产后各方位全面宣教。进一步提高做好孕前保健,加强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 疾病 筛查工作,做好出生缺陷的一、二级预防,提高我市出生人口素质。未来,有望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公共卫生补助或享受社保待遇,加强我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