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不甘心做深圳的“住宅区”

20.10.2014  12:16

  社保

  ●石龙人民医院实现异地医保现场结算

  ●东莞市人民医院、太平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大朗医院、清溪医院等5家尚未实现

  交通

  ●首条跨市公交:深惠3线

  ●深圳北站和惠阳秋长白石汽车站是起终点,东莞设 有 雁 田海关等3个站

  5年前,珠三角改革发展“国家级”蓝图浮出水面,《珠三角改革规划纲要》横空出世,划定几个经济圈,“深莞惠”则在规划中连在一起,三地一体化的概念从未如此举足轻重。5年后,“3 2”也就是深莞惠汕尾、河源格局形成,深莞惠经济圈正式扩容。汕尾、河源两个“新兄弟”的加入,让珠东新型都市圈的蓝图更加广阔,也更动人。

  但不容忽视的是,多城市一体化发展,涉及各方利益的角力,涉及跨行政区划、跨部门协作,很容易在丰满的理想下,露出骨感的现实。扩容后的经济圈如何再腾飞?“汕尾向西”如何发展?深莞惠一体化的前车之鉴不可忽视。

  社会服务一体化·交通

  首条跨市公交线路客流渐增

  2014年6月10日,深惠3线正式开通运营,系首条深莞惠跨市公交线路,东莞设有雁田海关等3个站,全程16元,价格在同类交通工具中最便宜。这条线路由原有深惠3B线路优化而来,首次穿越东莞凤岗地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首条跨越深莞惠三地的公交线路。

  路网对接:涉莞24条路全启动

  2014年9月19日,和三个多月前刚开通时的冷清相比,深莞惠跨市公交客流多了不少。在深圳北站公交车站,根据指引很容易看到深惠3线的乘车站台。乘务员杨女士介绍,这条线路正常是二十分钟一趟,从深圳到惠州全程要三个多小时。“写到站台上的站就有72个,还有一些小站没写,总共有100多个站。

  运行中,深惠3线乘客多为中短途,很少有人去惠州会选择这路车。尽管目前来看,深惠3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5年来,三地一体化进程中,交通一体化的成绩斐然。三市计划共建的36项边界路网对接项目中,涉及东莞的24条道路已经全部启动,10条已经完工。

  9条跨市公交线 涉及东莞的5条

  除路网对接外,三市还通过开通跨市公交拉近居民出行的距离。通过《跨界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合作计划的协议》,三市确定9条跨市公交线路,其中涉及东莞的有5条。目前,东莞与深惠两市共开通塘厦至观澜、石排至园洲等4条公交化班线,先后投入运力共66辆。

  东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深莞惠交通一体化规划已完成,计划待东莞市政府审查后,报三市联席会议审批,“这个规划是把三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光要打通三市之间的路网对接和交通供给,还要把三市作为整体,来加强跟外部城市的联系,比如中山、香港等。

  社会服务一体化·社保

  “实现社保一体化需省级统筹

  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毗邻惠州,去年吸引了近5000惠州市民前去就诊,并享受到了异地医保现场结算政策,这是深莞惠一体化带来的便利。2010年5月,深莞惠三市开启异地医保结算机制,各选定了石龙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为定点医院互联互通。不过,南都记者了解到,异地医保互通推行至今,目前仅石龙人民医院可实现现场结算。有定点医院坦言,这主要受限于三市医保政策差异,社保信息系统对接困难。

   5000名惠州市民石龙就诊

  “从我家到石龙人民医院不到10分钟路程,家人生病了从没去过惠州的医院,都是到石龙来看病。”来自惠州博罗的参保人李女士说,住院就诊可以享受异地医保现场结算,非常方便。石龙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说,该院收治的患者中,46.6%是参保病人,这其中有31.9%参保人来自东莞,14.6%来自惠州,约占1/3。另外,还有1%来自深圳。根据该院统计,去年一年前来医院就诊的惠州参保患者有近5000人次。

  5家医院未能实现现场结算

  目前,除石龙人民医院外,东莞市人民医院、太平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大朗医院、清溪医院等5家三市定点医院始终未能实现现场结算。东莞市社保局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在深莞惠社保一体化初期,各地信息系统接口不一,系统改造难度大所致。“两地社保政策有较大差异,用药目录、报销比例都不同,医院需要建立新的信息系统,来对接深圳的社保系统。

  另外,各地社保待遇不同,石龙人民医院在社保资金上也承受了一定压力。南都记者了解到,惠州社保方面向石龙人民医院支付的医保金限额为人年均9000元。该院有负责人提到,这一定程度上会给医院全年社保金配额带来超支压力。有医院负责人表示,真正想要实现社保一体化,还需要从全省层面来统筹,建立一个统一的医保平台。

  经济一体化

  一体化需市场和社会的认同

  交通、社保等多领域的合作,最终是为经济的融合。随着近几年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武汉城市群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迅速崛起,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上,部分区域的创新力度已超出珠三角。特别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增速,从2003年起开始超越珠三角,双方差距渐呈扩大之势。因此,《珠三角改革规划纲要》划定几大经济圈抱团发展,不只是广东省的发展竞争之需,也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发展需求,“3 2”模式的新经济圈扩容势在必行。

   高技术人才认为深圳更能证明自己

  “在我们企业内部,事实上已经开始资源和人才共享的一体化了。”东莞市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洋,今年夏天刚将妻子和孩子接过来把家安到东莞,结束三年多两地奔波的生活。

  过去,刘洋每周一到周五驱车来东莞南城工作,他主要负责把深圳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牵引”到东莞来。之所以说“牵引”而非“转移”,是因为也有不少企业在深圳“把根留住”。“东莞企业发展,常年反映的都是招才难的问题,其实吸引人才并不难,留住人才才是老大难。”刘洋认为东莞的人居环境和创业氛围比起现在的深圳,还是有很多优势和空间,但许多高技术的人才还是会认为深圳更能证明自己。

   “从企业资源和人才开始一体化

  参照广佛一体化的成功,深莞惠一体化体现在各方面。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而其中产业发展、经济的一体化必然是最重要、最自觉的,是穿针引线达成其他一体化的活力所在,也是其他一体化实现的一个终极目的。“所以从企业的资源和人才一体化开始,这样的深莞惠一体化才比较有内生力。”刘洋说,只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这样的发展模式,才会反过来促进其他方面的融合。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丁力也认为,政府可以在短期快速推动一体化,但真正的一体化,应该来自于市场和社会的认同,是企业和老百姓的自然选择。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