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7成听证代表支持地铁“起步价2元”

19.08.2015  09:22

■在听证会上,大多代表建议完善轨道交通与公交接驳。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上午,东莞市轨道交通票价听证会召开,参加听证会的20名代表,14人支持起步价2元可乘坐4公里的方案,4人支持方案二,2人没明确倾向哪个方案。

市发改局副局长陈志超表示,将综合各位听证人意见,上报市政府审批后执行,“预计未来一两个月,正式发文公布最终票价。”

七成听证代表支持方案一

原定参加昨天听证会的有21人,有1人请假,实际人数20人。根据票价方案,一套是起步价2元可乘坐4公里,另一套是起步价3元,可乘坐6公里,两个方案均按“递远递减”原则计价。

会上,20名代表对两套票价方案依次发表意见和建议。其中,14人支持方案一,即起步价2元可乘坐4公里。他们认为,方案一符合市民出行的心理预期,能满足更多乘客观光和短途出行需求,有利于早期培育乘客。支持方案二的代表认为,起步价3元可乘坐6公里,可以引导市民公共出行短途坐公交,长途坐地铁,弥补政府的财政支出。

坚持低票价和公益性

面对轨道交通的亏损问题,听证会参加人表示,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大轨道资源的商业开发力度,利用轨道交通的商业价值弥补其前期亏损以减缓政府财政的补贴;其次,鉴于轨道交通的成本变化与社会成本变化是相通的,因此,票价应建立与社会成本相匹配的动态机制,促进轨道交通本身提升其成本控制能力,也有利于稳定价格机制。

出席听证会的经营方代表、东莞市轨道交通公司副总经理胡文伟表示,东莞市轨道交通运营后,将在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收入上下功夫,确保成本下降服务水平不降。

据胡文伟介绍,东莞市轨道交通共4条线网,总里程218.3公里,途经22个镇街,共设车站76座,线网密度0.24公里/平方公里。2号线将于明年开通运营,单程运行40分钟,最高时速120公里。该条线路建设期投资195亿元,利息75.85亿元。

市发改局局长朱斌华表示,东莞市轨道交通将坚持低票价和公益性原则,政府不可能也不能够通过地铁运营赚钱。“坚持低票价,逐步培育轨道交通的乘客,改善市民出行习惯。此外,要在地铁口设置公交车站和出租车停靠点,做好轨道交通沿线接驳,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无缝接驳。”

■焦点关注

方案一有利于珠三角城市互联互通

听证会代表张宇来自广州地铁战略发展部,为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定价提供过咨询。他说,通过对东莞客流特征的分析,票价不能以成本作为定价依据,而应从东莞的城市发展水平、企业成本、政府财政补贴能力,以及东莞整体交通的布局上考虑。

“两套方案的区别,主要是起步里程和中场距离里程票价。东莞轨道交通平均运距13公里,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张宇说,2号线开通后,相当部分乘客属于观光和体验,方案一对培育乘客比较有利。“国内城市发展较快,珠三角各群落未来可以实现互联互通,票价结构要保持一致性。目前,广州、深圳和佛山地铁起步价是2元,方案一适合东莞的特点,有利于东莞与珠三角城市的互联互通。”

■算账

地铁票价相对公交和的士都要低

据了解,从虎门高铁站到东莞火车站,2号线首线全长37.8公里,途经石龙、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虎门7个镇街,共设车站15座。

记者算了一笔账,来回始终点,乘坐东莞出租车耗时56分钟,花费121元;乘坐跨镇公交耗时2小时,花费8.5元;乘坐地铁2号线耗时40分钟,花费7元。东莞轨道交通相比其他交通方式,不仅在舒适程度和时间成本上更有保障,票价也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观点pk

挺方案一派

更适合东莞特点有利培育客流量

张宇(广州地铁战略发展部人员):我认为东莞市城轨票价定价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水平,方案一有利于实现未来各城市交通互联互通,保持一定相通性的票价水平。与其他城市相比,方案一更适合东莞市特点,不仅有利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而且能为未来价格机制稳定性提供服务。

陈楚(轨道交通咨询顾问):根据调查,与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适用性更宽,更能满足普通消费者观光和短行的需求。

刘继云(东莞理工学院教师):考虑到我市务工人员多而消费水平普遍偏低,方案一更让群众青睐,建议加大轨道交通沿线商业资源,产生利益降低成本费用。

邓瑞波(个人消费者):支持方案一,这照顾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出行负担,希望给予更多的转乘优惠和多乘多惠。

黄裕良(个人消费者):对比其他城市,我建议以最低定价为宜。希望轨道交通在更多的站点得到普及,方便市民出行。

李秋霞(个人消费者):方案一更能满足中短途出行。还有,公交站还未与地铁站完成接驳体系,要多下功夫。

刘权英(个人消费者):赞同方案一,更适合高频率的短途出行,建议听证方案应明确每站间的距离和按里程计算。

王玉梅(个人消费者):我比较了解老年人阶层的朋友,我们更喜欢更实惠的票价,希望能进一步减少换乘,提高效率。

麦惠贤(市消委会代表):票价关乎民生,要让消费水平低的百姓坐得多而消费低。我建议地铁应与地面公交形成无缝对接,提高覆盖范围。

卫三芳(市政协委员):我更倾向于方案一,在我市来说,起价低是客流量多的主要因素,在首条线路开通时更能吸引市民乘坐。

张燕妹(市人大代表):方案一能为大众接受,有利于培育客流量。我建议模仿欧洲的优惠方式,能有团体购票的优惠。

阮国强(企业代表):我建议在轨道交通出入口应设置出租车上客点,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的方案。

挺方案二派

地铁需要赚钱  要拉动经济

刘相明(个人消费者):我认为地铁是拉动经济的,不是福利,要盈利的。开通地铁需要赚钱,否则不是长久的企业,建议用方案二减少政府补贴。

苏西庆(个人消费者):我更倾向方案二,长途出行方面更划算。短途出行,可替代的公交都有很多,建议短途坐公交,长途坐地铁。

彭小玲(个人消费者):我认为路途远一点的,一般都会选择地铁。方案二更利于路途远的出行,减少成本。

易安强(企业代表):方案二是综合考虑路和弥补平衡财政收支,能体现分工特点。希望加快研究出台与常规交通换乘刷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