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住所信息申报制企业集群注册制全面铺开
■昨日,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综合市场监管会议在会议大厦举行 本报记者 程永强 实习生 张嘉培 摄
制图/杨智宏
东莞时间网讯 全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综合市场监管会议昨日举行,标志着我市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正式上线应用,住所信息申报制和企业集群注册制两项重大利好政策在全市全面铺开。
“东莞商改不能像萤火虫闪闪即灭,而要像星星之火不断燎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东莞商改已经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起了一个大早,但不能赶个晚集,务必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继续发力,争创新的改革红利。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再接再厉,让东莞商改大旗继续迎风飘扬,为我市重点领域改革突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副市长鲁修禄对全市前一阶段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市政府秘书长邓浩全主持会议,涉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51个部门、镇街负责同志和各村(社区)主任共700人参加会议。
谈商改下一步: “让东莞商改旗帜继续迎风飘扬”
在高度肯定了我市商改所取得的成绩后,袁宝成指出,商改是我市330多项改革的先手棋,是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在商改的倒逼效应推动下,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系列改革大力推进,较好地达到了带动全市改革大局的目的。
袁宝成强调,东莞商改不能像萤火虫闪闪即灭,而要像星星之火不断燎原。我市在启动商改上已经起了个大早,如今在全国商改大潮中,更没有理由甘居人后。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增强紧迫意识,继续发力深化改革,把商改这把火烧得更旺,形成燎原之势,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打响东莞商改品牌。
袁宝成指出,当前商改已经步入到了“攻坚区”和“深水区”,只有大力突破才能不断推向深入。只有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创新的举措、更加扎实的工作,才能有效破解当前遇到的困难和瓶颈,不断将商改工作推向深入,为东莞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谈自选动作:
打造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商改亮点
袁宝成指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好自选动作,力争再打造一批具有东莞特色的商改亮点。
首先是住所信息申报制改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破除束缚,不能以担心市场秩序混乱为借口,拿以前的条条框框来要求申请者提供场地证明,更不允许变相设置住所前置审批,必须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其次是集群注册改革。这是东莞商改的一项首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市场主体加速集聚、提升东莞经济活力的有效手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全市的部署,切实用好用活用足相关政策,全面推行企业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力争达到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促进企业大幅增长的效果。
谈规定动作:
确保年内完成“三证合一”改革
袁宝成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抓好规定动作,确保出色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商改任务。在“三证合一”改革方面(“三证合一”指的是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要研究相关业务流程规范,建设并联审批平台,简化申请资料和审批流程,互通共享审批信息,缩短部门审批时间差,并及时调整窗口和人员设置,确保年内完成“三证合一”改革。
在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方面,要适应“互联网+行政审批”的新模式,加快开发相关系统,进一步简化、规范部门行政审批的申请资料和审批程序,及时将信息上传到共享平台。在信用监管改革方面,要按照“一个窗口统一对外公示”的要求,主动对接全市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定期更新完善公示信息。
■基层创新
大朗:确保市场主体放而不乱
会上,大朗镇政府负责同志介绍该镇对新监管模式的探索,确保市场主体放而不乱。据悉,大朗在全镇28个社区(村)组建共200多人的综合协管队伍,利用电子地图等先进工具,对辖区内市场主体进行核查,及时掌握和反馈市场主体违法经营信息,为各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提供线索。试点以来新登记的市场主体核查率达100%。
厚街:用手机终端开展移动监管
厚街先后开发了“巡城马”手机移动客户端、商事通APP、综合业务辅导套件等软件模块。其中,申请人办理工商登记时,在自助终端电子地图确认地址和联系方式后,后续监管任务自动推送到所属社区网格。网格综管员和部门执法人员利用“巡城马”手机APP进行地址导航和实地建档,开展后续监管及实时上传、共享监管检查结果,跟踪督促问题整改及移交问题线索。
虎门:从“分散监管”走向“综合监管”
截至目前,虎门镇在册市场主体6.16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36.7%,总量位居全市各镇街第一。面对庞大且正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主体,如何加强后续监管成为重要课题。为此,虎门推动各方监管力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整合资源建立7个综合协管站,分管全镇30个社区的市场监管综合协管工作,变“单打独斗”为“联动作战”,从“分散监管”走向“综合监管”。
■数说商改
135
全市日均诞生企业135家,较改革前接近翻了一番,人均创业率从改革前的9.4%上升到12.6%,提高3.2个百分点。
66万
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突破66万户,达到666102户,同比增长11.81%,总量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占全省总量的9%。
73.24%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519.97亿元,同比增长73.24%,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
14563
全市新登记制造业市场主体14563户,同比增长6.36%,新登记数量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占各类市场主体的25.76%。
■市长论商改
商改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如果我们不改革或是慢改革,就会引发改革红利的衰退,边际效应的递减,会让之前获得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甚至“旧制复归”。可以说,改革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
——谈改革对于东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商改不能像萤火虫闪闪即灭,而要像星星之火不断燎原。要有开放的胸怀,充分相信市场主体;要有担当的精神,进一步精简审批,让创业者轻松创业、愉快创新,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谈前置审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如果说前置审批改革是商事登记改革的一个开篇,那么后续监管如何,决定了整个商事登记改革的成功。后续监管、协同监管要把握三个关键:信息及时推送,及时核实,及时反馈,要彻底打破信息“壁垒”,避免出现“道德风险”。
——谈后续监管的关键和重点
■新政解读
放宽住所登记限制 建基层市场协管队
会上,市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副组长、市工商局局长范燕彬对市政府最近颁布实施的《东莞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关于加强基层市场协管队伍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政策解读。
新政1:住所登记
为统一规范住所登记审批监管,确保改革沿着法治轨道有序推进,我市出台了《办法》。《办法》全文共5章19条,核心是放宽住所登记限制,明确了住所登记管理的基本原则、住所要求、住所信息申报、监督管理四大内容。
住所要求:推行“一址多照”
《办法》规范了市场主体住所的共性要求,创新性提出支持商务楼宇、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特殊场所的登记管理。允许使用商务楼宇办公场所分隔为独立空间作为住所,但不得从事生产、加工、仓储、维修、餐饮、旅业、娱乐服务业、危险化学品等经营活动。探索推行“一址多照”,同一个地址允许登记为多个市场主体的住所,但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多个市场主体之间要有投资关系,二是原市场主体已经不在该地址开展经营活动。对于集群注册企业的住所登记,按照《东莞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试行办法》执行。
信息申报:推出“负面清单”
实行“住所信息自主申报+负面清单”是《办法》的重要核心内容,规范了住所信息自主申报的定义、范围、不适用情形、申报材料和程序。实行住所信息自主申报制的市场主体,在办理登记和许可审批时,无须再提交房地产产权证明、租赁合同、村(居)委会证明等住所使用证明材料,只需自行申报住所5项基本信息即可办理登记,5项基本信息包括住所的地址、联系人、所有权人、法定使用用途、有关情况说明等。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不能实行住所信息自主申报,包括娱乐服务业、重污染行业、危险品行业等三类行业,以及住宅商品房、政府保障房、军队和外国企业房产等四类房产。
新政2:协管
目前,我市各镇街组建了村(社区)市场协管队伍559支,人数超过3100人。为规范和统一队伍的管理和运作,我市出台了《意见》,就队伍组建、工作职责、工作规范、监督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各村至少建一支市场协管队
《意见》提出:在各村(社区)组建至少一支基层市场协管队伍。市场协管队伍应以整合现有的各类协管力量为主,有条件的村(社区)可设立专职基层市场协管员。队伍建设和日常运作经费应列入镇街政府或村(社区)的年度财政预算。
《意见》重点明确了基层市场协管队伍的基本职责,包括核查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是否与登记信息一致,核查市场主体的实际经营情况是否与登记信息一致,发现无证照经营线索,协助监管部门开展市场监管,完成上级委托的其他市场监管工作任务。
日常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
《意见》提出,协管队员要持证着装上岗,由各镇街为协管队伍统一制作和发放工作证件、配置统一的工作服装。协管员日常检查时不得少于两人,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如实、及时地记录、反馈监管信息和违法违规线索。
各村(社区)负责协管队伍的日常管理,建立考核制度,对协管员日常工作效率进行定期考评;各市直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培训、跟踪委托事项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