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记者眼中的东莞2020①|东莞外贸在“破”与“立”中勇立潮头

04.01.2021  12:50

【开篇语】

当2021年的钟声敲响,被口罩裹行的2020年终于成为历史。

2020年,是足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一年,是真正意义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远超人类想象。它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沉重地打击了全球经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度停滞不前。

对于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对国际市场高度依赖的东莞而言,过去的2020年,是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这一年,东莞经济遭遇了堪称史上最为严峻的挑战:在疫情的冲击下,先是复工复产的难题,接着是订单的中断、市场的全面萎缩,然后是原材料的上涨……几乎所有能碰到的难题一一扑面而来。

对外贸依存度那么高的东莞能否顶住?东莞靠什么挺过这场危机?面对外界的质疑,东莞经济在诸多不利条件下交出了一份出乎意外的答卷,展现了超强的韧性:6月份,进出口即实现由负转正,增长4.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多个经济指标呈现积极向好态势;10月,东莞前三季度GDP实现正增长,增长0.2%,正式宣告了东莞经济的复苏。2020年,韧性东莞在破浪中前行,以实际行动宣告了东莞依然是那个创造奇迹的城市。

如何回顾总结东莞经济波澜壮阔的2020年?作为媒体人,回望和盘点过去一年疫情影响下经济领域的表现和走向,是我们的份内职责,我们深感庄重又倍感惶恐。庄重的是,在这样一个节点梳理一场疫情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惶恐的是,囿于媒体人的视野和认知的局限,我们的回顾和盘点难免出现遗漏和偏差。

我们为何不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呢”,某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的脑海中突然蹦出这样一个想法,用记者的视角来观察、梳理和盘点东莞经济2020年的表现。我们的记者长年奔走在经济领域的第一线,亲历、记录、见证了东莞经济一年来的重大节点、重大事件,他们是记录者,也是观察者。

记者是时代桥头的瞭望者,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观察和盘点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想到此,这一次的年终策划,我们决定以《经济记者眼中的东莞2020》为题,以和经济主体接触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经济记者为叙事主体,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以经济记者2020年所经历的片段、场景、事件为场景,讲述经济记者2020年所经历的故事,管中窥豹,以期折射反映东莞经济2020年的表现。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策划,但真诚有温度。一章一节都是记者的亲身经历,一字一句都是记者心底所思。

谨以此策划向东莞经济2020致敬!

关键词:外贸勇立潮头

释义:东莞是外贸大市,2020年,疫情之下的东莞外贸企业,做好“”与“”两篇文章,抢抓直播带货等契机,积极转型、危中寻机,新的增长点竞相涌现。

2020年最后一个月,港资企业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的车间运作井然有序,工人们忙碌生产,仓库货品不再堆积如山。疫情后,这繁忙的景象来之不易。回忆起海外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得利董事长梁伟浩仍感到惊心动魄。

▲2020年11月10日,全市推动外贸高质量稳定发展大会举行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核心城市,东莞外贸的一举一动都可引发全球市场关注。作为跑了十年外贸口线的记者,我趁着年底,向多位外贸企业老板发去了问候。“感谢政府领导和媒体朋友们的关心,我41年的心血终于得到挽救了。”在收到记者的问候时,梁伟浩说。

作为东莞经济“主战场”“主动脉”的主力军,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下,能够记录下东莞外贸企业的故事,是经济新闻记者的荣幸。我仔细整理了近一年来的重大采访报道,还原过去一年来东莞外贸的转型探索。

沧海横流显本色。在我们的报道中,他们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让“正增长”成为强大的东莞经济的关键词,而东莞经济令人信服的表现也让企业家们更加从容、务实、坚定。

彷徨:困难是暂时的,朝着全年目标奋起直追

出行受阻、工厂停工、销售停滞,中国经济罕见出现负增长。在采访过程中,虽然隔着手机屏幕,我都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彷徨。

2020年12月28日,清晨天刚亮,在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内数十个集装箱向一列火车上“集结”,错落有致、井然有序。车头上“中欧班列”字样非常醒目。据东莞海关统计,今年前11月东莞海关共监管国际班列121列,货重8.57万吨,货值47.25亿,货值增长11.74%,创历史新高。

我望着远去的中欧班列,内心感慨万千。疫情如同对全球市场的一次压力测试,一年来的风雨洗礼,身处一线的东莞外贸企业感触颇深。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20年三四月,我依稀记得,那一位位企业家接受采访时的脸——有彷徨、有不服、有感动——五味杂陈。

▲得利钟表负责人在直播带货 记者 郑志波 摄

这段时间在我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用4个字来形容——跌宕起伏”。面对记者的镜头,东莞市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总裁姚吉庆感慨地说。即便是这样一位颇为传奇的营销专家,在此次疫情到来的时候,仍然一度不知所措。

那时正值海外疫情暴发高峰,香港“钟表大王”梁伟浩在东莞得利钟表厂里来回踱步,焦灼不已。工厂仓库放满了无法出口的手表。“高峰期工厂积压着45万只手表,不仅仅占空间,还占据着7000多万元的现金流。”梁伟浩说。

那段时间,梁伟浩常独自坐在办公室,看着他花费41年心血打造的“钟表王国”,思考如何可以继续“活下去”。得利钟表拥有1000多名员工,工厂每分每秒的运作都在燃烧成本。让机器维持运作,则需要垫资采购原料;若停工放假,会损失大批订单。到底是及时止损,还是持续出血?

这仅是全球经济因疫情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一个缩影。出行受阻、工厂停工、销售停滞,中国经济罕见出现负增长。

莞企复工有哪些举措?企业家信心如何?我通过视频专访了近十位企业家,策划了《共克时艰 莞商强音》新闻专题。在采访过程中,虽然隔着屏幕、隔着口罩,我都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彷徨。但很快,这种彷徨转变为信心。

我们对东莞经济充满信心,东莞加油!”仙津集团董事长邓志华说。盟大集团董事长李实对记者说:“困难是暂时的,唯一的出路就是打起精神面对挑战,齐心协力想尽办法去战胜困难!”广东哈一代玩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森林对记者表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期待春暖花开。东莞加油!

信心从何来?在东莞外贸最为紧迫的时刻,东莞市政府及时为企业伸出援手。

破:企业勇破难关,政策倾力驰援

政府发力,一连串助企纾困的政策“组合拳”密集打出,“真金白银”的帮扶举措为企业减压释负;企业求变,许多东莞外贸企业在危机中寻求机遇,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求生之路。

▲得利钟表和网红主播薇娅合作直播带货 记者 郑志波 摄

翻阅这一年的采访笔记,在国内疫情最吃紧的上半年,发现自己每隔几天就会到会议大厦参加各种政策新闻发布会。

助企撑企15条”“助企复工10条”“优化服务15条”“加快复苏16条”“投资松绑30条”“稳外贸20条”“完善扶持25条”……在所有政策中,“稳外贸”成为最高频的字眼之一。在外贸企业踌躇之际,东莞市政府“战时”融资,给予企业一对一资金保证和支持,以专项基金速补资金缺口,助企业冲出“”境。

梁伟浩告诉我,银行为得利公司增加了贷款额度,延长了贷款还款期限,资金应付的压力一下子轻了,积压的7000多万资金也盘活了。

港资企业嘉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也很快传来了好消息,仅停工2天,便迅速恢复生产。“东莞政府花了大力气去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何焯辉告诉我,疫情期间,嘉利集团减少社保费用达到1100万。

慕思的直播经验更是成为我往后新闻专题中常用的案例。在30天时间里,在完全没有直播经验的情况下,姚吉庆发动全员营销,开辟三条战线,实现了15万+个订单的战绩,营收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

在我后续的采访中,政策扶持外贸企业的案例每天都在东莞上演。

最令我感动的是,加博会、智博会、虎门服装节、大朗毛织会等悉数如约举办,参展商数量不降反升。

这些展会活动,加上政策的扶持,共同架起外贸转内销的桥梁,释放追求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号。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开始自救。在我们的专题策划《危中寻机》中,一个个转型案例涌现:海陆通实业有限公司利用现有无尘车间,改造成10万级无菌口罩生产车间;迪宝鞋业有限公司迅速成立韦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医用口罩;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直播带货活动,积极拓展内销市场,成效良好……

我一一打开这些报道中的图片和视频,有不少企业主逐渐露出了笑容。应时调整、危中寻机,韧性十足,这些转型企业以极强的灵活性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尽显新时代企业家迎难而上的“勇者本色”、创新实干的“智者底蕴”,感动了东莞,支撑了经济复苏。

立:老树发新芽,拥抱“十四五

近年来,外贸进入薄利时代,外贸订单碎片化趋势明显,我市外贸发展进入瓶颈期。特别是,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经贸摩擦的叠加影响,我市外贸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亟需培育发展新业态,进一步挖掘新的外贸增长点。

▲2020年12月17日,第12届加博会在厚街开幕 记者 郑志波 程永强 摄

时间来到2020年12月,我迎来了年度最重要的采访——加博会。

这场盛会让我有了一个新的认知:特殊之年,唯有坚持创新之路才能保持领跑姿态。也就是说,除了“”,在国际疫情复杂多变、我国构建“双循环”格局等大环境中,这个“”的部分难度更大。

令我感动的是,在加博会上,一群群加工贸易“老兵”重新找了新发展机遇。这场东莞外贸盛会,不仅是东莞外贸企业“”的呈现,更为下来如何“”提供了思路。

我们日前和网红主播薇娅合作,3分钟的直播卖出超过7000只‘揽月’系列手表。”梁伟浩告诉记者。与以前埋头做加工不同,梁伟浩现在变得越来越“”,他每周都要组织至少五次直播。通过直播,带动内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0%。

▲2020年12月18日,加博会第二天,观众在“飞行之冀”里VR体验刺激飞行 记者 郑志波 摄

从电商“局外人”到直播“逐浪人”,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积极转型、加强创新、危中寻机,新的增长点竞相涌现。有的顺应疫情需求,调整生产方向;有的创新营销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有的企业沉下心来,向上下游要产出,依托供应链优势强化话语权;有的企业打基础练内功,向科研要效益,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品抢市场;还有的企业走多元化、高端化路径,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我的采访笔记是这样记录的:港奇电子有限公司迅速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非接触式红外额温枪,收获大量订单;三星视界有限公司进行打孔屏幕设备生产线升级改造,并计划新引进笔记本屏幕生产线,预计今年产值将比去年增长10%;东莞长安新科电子制品有限公司由原来单一的来料加工模式,变成来料加工、一般贸易、内销等多种贸易方式并存的模式;光宝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致力于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以减少用工人数和成本。

一滴水里观沧海。我在采访报道中,透过实体企业,可以感受到经济的内生质变。

10月的某一天,商务部门向我发来了数据: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9685.1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9个百分点,当月进出口已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进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五、全省第二——东莞外贸,挺过来了。

趁着年底,我向几位受访企业家发去了信息,询问他们的近况。回顾一年来跌宕起伏的经历,港商梁伟浩感慨轻舟已过万重山。“能度过这场危机,企业的胆量很重要,而东莞政府给企业传递的信心更重要。”梁伟浩说。而另一边,嘉利集团何焯辉也对在东莞发展信心满怀:“订单不减反增,集团今年逆势增资拓产,投资2.5亿元的东莞新厂房经已动工,预期2022年投产。

回眸2020年的采访笔记,一个个奋力突围、迎风搏浪的故事令人振奋,让人坚定前行的信心。展望2021年,面对“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相信,只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就一定能穿越风雨,书写更多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生动故事。

总监制:张树坚

总策划:雷石鹏 虞清萍

策划:殷昌盛 孙本源

开篇语撰文:殷昌盛

采写:曹丽娟

摄影:郑志波 郑琳东 程永强

海报:郑伟华

出品:经济新闻部

编辑:贾庆森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