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南江详解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如何改变东莞
■明年东莞市区将新建12座人行天桥
■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欧阳南江。(记者 程永强 郑志波/图)
东莞时间网讯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将如何改变东莞的城市格局?新一轮总规将怎样影响市中心的城市首位度?关系民生的人行天桥建设又将在哪些区域有新的进展?
10月23日,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欧阳南江接受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采访时透露,本次规划以同类型 经济 区一体化理念统筹镇街(园区)发展,实施“一中心四组团”分区统筹战略,以组团为单位,跨镇域整合协调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高设施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他同时介绍了东莞市规划局开展行政审批改革以来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深化改革建立批后监管体系等远期目标。
关键词1 同类型经济区一体化
实施“一中心四组团”分区统筹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充分发挥市、镇、村各级的积极性,实行“多个轮子一起转”,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一跃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耀眼的新星,无论经济总量、人口规模还是城镇化水平,在地级市中均位居前列。
这种“诸侯发展模式”,曾推动东莞快速启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到现在一定程度成为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包袱:
一是各镇街独立发展,城市建设分散,集聚能力不强,难以形成合力,导致“处处是城市、处处非中心”等问题;二是村镇级别发展平台过小、招商引资层次不高,区域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得不到优化组合与有序流动,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类型同质化、土地资源效益低等问题;三是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建设标准不一,存在“小而全”重复建设,导致整体水平不高。
欧阳南江表示,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本次规划以同类型经济区一体化理念统筹镇街(园区)发展,实施“一中心四组团”分区统筹战略,以组团为单位,跨镇域整合协调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高设施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同时,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类指导,制定差别化的组团引导和调控政策,形成差异化的资源供给,以适应新的区域竞合的需要。
关键词2 市中心首位度
双核中心下的多层级城镇体系
不少城市重视主城区的首位度,或者叫城市中心首位度。那么,东莞市区的首位度如何呢?主城区的首位度与5年前、10年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接下来,市区的首位度还需要坚守吗?
欧阳南江表示,东莞既然要统筹发展,趋势肯定是需要相对集中,但是东莞不是一个单中心的城市,未来会变为“双核”中心,即中心组团中现有的主城区和松山湖高新产业区。从产业划分上看,主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松山湖仍然保持创新驱动发展。
东莞市规划局副局长陈志军也认为,东莞是组团发展的城市,相对来说中心均质化,与其他大多数单中心城市都不同,东莞也没必要复制单中心发展模式。
在未来的发展中,陈志军认为东莞肯定还是会“强心”,但不等于会形成一家独大,而是既要把市区中心进一步优化提升,又要把组团级别的城镇中心进行强化,形成一个有高有低、有主有次的完整体系。而分层级的中心体系也会采取差异化发展,强调互补功能,例如市区更注重行政文化、现代服务等功能的提升,松山湖、生态园等地以科研创新为主要引擎,虎门、长安等也都有分别的定位,多层级的中心节点形成一个既有互补又各有特色的城镇体系。
关键词3 人行天桥
明年市区新建12座人行天桥
一直以来,我市交通体系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机动车网络,解决的是行车难的问题,而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考虑较少。2013年,市规划局向市政府报送《关于加快建设市区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的报告》,请求协调建设人行天桥相关事宜。
由于人行天桥的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对自己天天生活的城市,群众对天桥选址最有贴身体会和发言权。在确定天桥的选址方面,该局始终将群众的意见作为重要考虑的一个环节,一是对历年群众通过政府热线、阳光热线等强烈要求建设人行天桥的地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和筛选,二是在初步确定选址的现场和网站发布《人行天桥建设项目社会民意调查》,充分征求群众意见。
通过梳理和分析群众的意见,该局对两座人行天桥的选址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如东纵路沃尔玛人行天桥,原选址在人民公园东纵路丁字路口,群众认为该处现有红绿灯和人行斑马线,过街难度和人流量远不及东纵路沃尔玛路段,建议将选址调整到沃尔玛路段,该局予以了采纳。
继去年市区启动新建的10座人行天桥项目投入使用后,该局决定在市区启动第二批新建12座、完善1座人行天桥项目。第二批人行天桥在地点选择上更合理,充分考虑人性化设计,并预留了电梯的建设条件,该项目预计2016年动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