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出台 力推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

11.03.2020  21:51

东莞将用三年左右时间扭转学位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在市民特别关心的治堵问题上,东莞将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强化拥堵治理和手段创新,建设市镇两级智慧交通指挥调度系统。

3月11日,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暨品质交通与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新闻发布会在东莞会议大厦举行,现场对市政府一号文和两个千日攻坚行动进行政策解读。

市政府副秘书长赖少瑜在现场指出,东莞把“民生”作为2020年度政府工作关键字,以出台市政府一号文为抓手,努力提升民生工作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幸福需求,更好地促进发展成果为市民群众共享。

据介绍,经过近半年的反复提炼修改,东莞出台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并形成了行动计划,为东莞民生工作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东莞针对民生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教育和交通两个领域,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开展教育扩容提质和品质交通两项千日攻坚行动。其中,教育方面将围绕加快学校建设、扩大学位供给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资料图

关键词:教育

3年扭转学位供给不足局面

随着入户政策的放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未来几年东莞市公办学校入学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办学位供给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对学位的需求,东莞通过《东莞市关于加快公办中小学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提出25项举措,涉及51条具体措施,从增加教育设施、保障用地、优化审批流程、拓宽投建路径、优化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推动新建改扩建227所公办中小学,增加学位33.99万个,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6所,增加学位28.11万个,高中阶段学校31所,增加学位5.88万个,努力扩充公办学位,补齐教育短板。

其中到2022年,力争完成学校建设项目126个,增加学位15.68万个,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项目104个,增加学位12.74万个,高中阶段项目22个,增加学位2.94万个,用三年左右时间扭转学位供给不足的被动局面。

资料图

关键词:交通

全面推广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和“警保联动

针对东莞市交通整体谋划不足、要素保障不足、拥堵治理不足和改革创新不足等问题,东莞出台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质交通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了38大点共119项政策,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东莞市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从“项目建设”到“体系重塑”、从“规划脱节”到“一体融合”、从“财政直投”到“经营城市”转变。

接下来,东莞将重塑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完善综合交通廊道;同时加快实施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静态交通、慢行交通、物流等六大基础设施体系工程,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在拥堵治理问题上,东莞一方面扩大高品质公共交通供给,优化公交硬件配置和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公交场站配建和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推进公交、轨道、慢行“三网”融合示范街区建设;另一方面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强化拥堵治理和手段创新,建设市镇两级智慧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同时完善工作格局,建立市镇两级综合交通联合执法机制,全面推广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和“警保联动”。

关键词:社会救助

加强对特殊群体、重点对象的保障

赖少瑜透露,本次一号文行动计划分解的100项工作任务中,涉及民政部门的有13项,其中由民政部门牵头的有9项。东莞将重点发挥民政部门兜底线的作用,针对困难家庭、儿童、老人等重点对象,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努力提供一批覆盖面大、受惠面广、获得感强的民生服务,让每一位群众能体会到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比如,在困难家庭方面,东莞将拓宽困难家庭临时救助范围,实施困难家庭二次医疗救助,逐步调高孤儿养育、失独家庭扶助、流浪乞讨人员伙食等救助标准;在儿童方面,通过“海豚计划”脑瘫儿童康复救助、儿童白血病特定疾病救助、困境妇女儿童健康救助等公益项目,以及打造“东莞星星联盟”等方式,向更多患有脑瘫、白血病、自闭症、听障等疾病的儿童提供帮助;在老人方面,将通过分区分级规划建设包括市社会福利中心医养结合楼等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办好医养结合试点等方式,为群众安享晚年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在残疾人方面,将从就业、托养、教育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帮助残疾人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良好的生活。

▲资料图 

关键词:办事难

解决民生工作的堵点痛点

针对群众反映办事难等民生问题,通过将民生改革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打造民生领域“放管服”改革品牌。

接下来,东莞将大力建设响应政府,通过健全群众求助快速响应机制、打造“民生大莞家”品牌、开展“莞事论坛”活动、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完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机制等举措,有效汇集市民对民生工作的诉求呼声,解决民生工作的堵点痛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同时,将大力建设法治政府,通过依法推进阳光政务、加强民生领域立法、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等措施,加强对民生领域监管,切实维护公平、公正。此外,大力建设数字政府,通过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民生工作管理子系统、持续完善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审批便民化、开展“一件事”一次办专项改革、推广“电子证照”、优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等措施,大力优化政府民生领域服务,努力提高政府服务便利度、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

全媒体记者 冯欢 黄月 李金健 张理萌/文 

全媒体编辑 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