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今年东莞政府常务会议 两成议题关注改革
在市党代会、市委全会、市“两会”上,市委书记、市长对分组的选择和讨论发言,是判断东莞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以此类比,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就是公布东莞改革发展政策的第一窗口。
南方日报记者根据市政府新闻办公布的信息,对今年1月15日至8月5日举行的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梳理,试图解析今年东莞宏观政策实施的步伐。
1
开了多少次会?
1月15日至8月5日,已召开19次市政府常务会议。
按月份分,最密集的是5月和7月,均达到4次。最少的是3月,仅召开1次。
按星期分,周三召开的有11次,占58%;周二召开的有4次,周一2次,周四、周五各1次。
解读
相关人士表示,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随时召开。不过由于与会的市政府领导可能有其他公务安排,所以召开时间也并非完全一致。
2
讨论了多少议题?
19次常务会议中共讨论了70项议题(不含主要领导工作部署性质发言),平均每次会议讨论3.6个议题。其中4月2日和4月16日常务会议讨论议题最多,均达到6项。5月6日和6月4日常务会议讨论议题最少,仅2项。
70项议题大致可分为五大类。
改革新政
类议题
18个
占25.7%
如审议通过《东莞市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后续监管的实施意见》。
经济建设类议题
19个
占27.1%
如审议通过《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基础设施规划》。
环保类
议题
14个
占20%
如审议通过《东莞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民生类
议题
15个
占21.4%
如审议通过《东莞市低保家庭在校学生助学补助实施方案》。
其他
议题
4个
占5.7%
如审议确定对2013年123个文化精品项目予以扶持。
解读
在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49次,“创新”出现了26次,“探索”出现了17次,“民生”出现了7次。这些高频词同样成为今年市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的重要内容。而经济建设和环保类议题也和报告提出的总体要求相一致——“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优’的方针,把握‘攻坚年’要求,聚力改革攻坚、项目攻坚、效能攻坚”。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增创高水平崛起新优势。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两个关于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文件,切合了“进一步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力争成为行政审批最少的城市之一”的要求。三个人才入户文件则落实了“加快入户制度改革”的要求。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打造东莞制造升级版”同样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四大体系”建设、推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机器换人”、促进小微工业企业发展资金、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资助等政策,更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抓住了东莞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营造出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小气候”。
环保民生类议题则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一大特点是“说大白话”。“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望得见蓝天白云、看得见青山绿水、呼吸到清新空气。”“尽最大努力尽可能让群众走在路上不担心被抢包,住在家里不担心被盗窃,睡在床上不担心有火灾。”这些“大白话”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逐步成为政府部门逐一落实的具体工作。如3月18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就审议通过了东莞市主要河流“河长制”实施方案、石马河“河长制”实施细则、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环境保护责任考核指标体系、2014年度石马河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五项举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