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涉黄阴影下夺文明城市 人民日报整版挺转型
《 人民日报 》( 2015年03月20日 13 版)
日前,在“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上,在“涉黄”阴影下卧薪尝胆一年的广东省东莞市,因成功实现“三连冠”而备受瞩目。
3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聚焦东莞。
4篇文章分别题为:《“东莞治理”与“东莞制造”齐飞——东莞创新社会治理纪实》、《党政主导:当好法治高效的“掌舵人”》、《协同共治:培育充满活力的“大社会”》、《综合施策:夯实安定有序的“主阵地”》。
文章指出,东莞这块“金牌”来之不易。东莞一直以“世界工厂”的名片蜚声海内外,经济的快速工业化、农村的快速城镇化、占总人口85%的外来人口、毗邻港澳的特殊区位等因素,给东莞提出了更加严峻的社会治理难题,使东莞的决策者早早开始着手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填补社会建设的短板,探索治理的现代化。2012年6月,东莞吹响了省市共建“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集结号”,随后接连推出领先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创举。经过近三年发力,继“东莞制造”后,“东莞治理”正日益成为这座城市又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以下为第一篇文章《“东莞治理”与“东莞制造”齐飞——东莞创新社会治理纪实》全文:
日前,在“全国文明城市”表彰大会上,在“涉黄”阴影下卧薪尝胆一年的广东省东莞市,因成功实现“三连冠”而备受瞩目。
这块“金牌”意义特殊。众所周知,“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反映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的最高荣誉称号之一,含金量颇高;而这么多指标中,又以社会建设干系最为重大。
三年来投入683.3亿元发展民生事业,2014年向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补助金10.5亿元;让99.38万名新莞人子女有书读;社会组织培育数量和质量居广东前列,“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莞版’改革30条”获“2014年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注册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分别达76.6万人、4149个……评选中,一张张亮眼的“社会成绩单”为东莞加分不少。而包括广大“新莞人”在内的全民参与、社会动员,更成了创建的“生力军”。
这块“金牌”来之不易。生产了全球17.7%的智能手机、65%左右的高档鞋或名鞋、30%的玩具,以及淘宝一年交易额中近三成产品的东莞,一直以“世界工厂”的名片蜚声海内外。殊不知,经济的快速工业化、农村的快速城镇化、占总人口85%的外来人口、毗邻港澳的特殊区位等因素,给东莞提出了更加严峻的社会治理难题,使东莞的决策者早早开始着手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填补社会建设的短板,探索治理的现代化。
2012年6月,东莞吹响了省市共建“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集结号”,随后接连推出领先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创举。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发力,“在党政主导下有序引导社会参与,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初见端倪——继“东莞制造”后,“东莞治理”正日益成为这座城市又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金字招牌”。
(《人民日报》 记者: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