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5年资助万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圆"大学梦"

11.11.2015  10:07

省、市“圆梦计划”实施5年了。东莞市团委书记李亚鹏曾在共青团东莞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透露,东莞实施“圆梦计划”,资助人数和金额均居全省第一。在“双创活动”紧锣密鼓开展的当下,“圆梦计划”无疑成为关注东莞青年崛起不可错过的篇章,不仅为更多新生代产业工人提升素质,也有效服务了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东莞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生代产业工人“圆梦计划”工作,资助20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入读成人(函授、网络远程)教育本、专科学习。源源不断的“圆梦计划”,就有如一场场人生接力赛,成就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梦想秀”。 

A、寒门学子终圆“大学梦  

2011年,东莞启动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的“圆梦计划”。符合以下条件的产业工人都可以报名参加: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一年以上在同一家工厂企业的生产一线务工经历。 

得知这个消息后,让陶爱华和张景芳夫妇感到非常兴奋。对照条件后,他们两人都符合。但是许多同事却不太相信有这么好的机会。 

一心想上大学的张景芳偷偷去所在镇的团委打听,终于确定真有其事。她便跟爱人很快报名参加了“圆梦计划”。考试需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和专业课,可他们俩自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有七八年没摸过课本了,心里很没底。 

但我们俩报了名,就下定决心好好准备考试。每天下班回家,安顿好年幼的孩子之后,就看书学习,有时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张景芳说。 

作为安徽省潜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孩子,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徐李鹏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便辍学,为的是让妹妹获得更好学习机会,无奈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 

2004年,徐李鹏毅然离开了家,踏上了打工之路,第一站来到了江苏,然后辗转深圳,饱尝了打工生活的艰辛。2005年,他来到向往已久的东莞,正式成为了日立化成企业的一名员工,并一直干到现在。 

要想很好发展,你必须有一把钥匙,这就是学历。”打工的经历让徐李鹏认识到了学历的重要性,“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大学梦”。起初,他想通过自学考试来实现,但却在“”与“”之间徘徊。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领导发来一封邮件,说东莞正在推行“圆梦计划”,计划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农民工打工之余也可以读书上大学的梦。 

是真的吗?”当时,徐李鹏连问了自己三次,并第一时间到网上进行查询,得到确认后,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时,徐李鹏就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自己人生再次起航。

经过努力,徐李鹏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录取了他,专业为计算机工程与技术,并于2014年初顺利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2014年秋,他又参加“圆梦计划”并顺利考上华南师范大学,为了学士学位继续拼搏。 

可以说,回想起求学经历,每个人心里都有本“难念的经”。如今已是全国人大代表的曾桂香,也是第二批受东莞市资助的新生代产业工人。“当年由于昂贵的大学费用,我不得不放弃心中的大学梦,毅然选择出去打工补贴家用。而现在通过参与‘圆梦计划’,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顺利获得东莞理工学院的毕业证书。”对此她心中充满了感恩。 

当时东莞团市委将海报以及宣传资料发到各个团支部,我们看到这么好的消息就鼓励同事前去报名。”曾桂香告诉记者,自己看到这些宣传材料后也有些小激动,一来,多年的大学梦终于有机会实现了;二来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她时常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受限,因此希望通过在大学中进修,提升自己的业务以及理论水平。 

B、只需1天1元就能轻松读大学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的支持。“圆梦计划”启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共青团、高校为“圆梦计划”倾注了阳光雨露。学员在就读期间,每人只需缴纳1000元,相当于每天1元,在2—3年内完成课程进修,就能实现大学梦。截至2014年底,“圆梦计划”已吸引3万多人报名,资助8754名新生代工人圆大学梦,资助人数和金额均居全省第一。 

以石排镇为例,从2011年至2014年,共有422名符合条件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报名参加“圆梦计划”,通过统一考试共录取资助206人,分别就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本科或大专,到目前为止已毕业55人,报名的新生代产业工人覆盖企业管理人员、工厂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农林牧渔生产一线人员等各行各业。 

只需1天1元就能轻松读大学,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使新生代产业工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成长成才。”石排镇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宣讲会、电视广告、网络平台、宣传单张等方式,不断扩大圆梦计划影响力,2015年共150多人报名参加。 

为让更多的新生代产业工人能更有效地了解、参与“圆梦计划”,从8月12日开始,东莞市圆梦办组织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的老师,走进镇街、走进企业开展为期5天的巡回宣传活动。 

市圆梦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镇街的活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举办“圆梦计划”资助政策解答及高校招生宣讲会,组织非公企业人力资源部或团组织负责人参加,高校招生老师对招生专业、报考方式进行介绍。市圆梦办还对资助政策进行解释并现场答疑。发动非公企业人力资源部或团组织负责人回到所在企业进行宣传,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扩大圆梦计划的影响;二是举办一场现场咨询活动。组织市镇二级圆梦办、高校招生老师在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设立现场咨询点,宣传“圆梦计划”活动的目的意义、学费优惠政策、招生专业、申请流程等信息,现场解说2015年“圆梦计划”的实施流程,为广大有意报读“圆梦计划”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答疑解难。

C、有效服务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圆梦计划’给我们新莞人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徐李鹏深有体会地说。以前,公司同事对徐李鹏印象不错,“小伙子很努力,将来肯定会有出息”。但由于学历方面的缘故,他自我提升方面遇到了瓶颈。 

通过参加“圆梦计划”,徐李鹏不仅实现了大学梦,自己也不断获得了提升,从原来的一名普通作业员,升到了班长,再升到技术员,并成功升级为高级技术员,成为企业一名管理人员。“工资高了一些,职位也高了一些,但最重要的是收获了诸多学习心得。在学校学习期间,我结识了许多同学和朋友,更得了老师的精心指导,使自己得到许多提升和成长。” 

对于未来,徐李鹏做了一些初步规划,有可能会选择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也有可能继续留在公司,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 

曾桂香是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现就读于东莞理工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与其所负责的工作业务息息相关。“我感觉上课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充实。”她说,对于他们这些学生来说,如何兼顾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是一个大难题,但她所在公司十分支持员工参与“圆梦计划”,目前该公司已有十几名员工先后参与“圆梦计划”。 

参加‘圆梦计划’后,我不仅是系统地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还认识了不少好的老师和同学。”曾桂香说,同学们来自各个不同的行业,通过与他们交流,自己还可以学习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深感受益匪浅。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没有系统性地学习,只是单纯依靠一些工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肯定会碰到不少难题。”曾桂香说,通过“圆梦计划”,自己学到很多理论知识,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聚焦东莞的制造业,目前东莞非常需要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尤其是知识丰富、能力出众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为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有企业负责人表示,“圆梦计划”已有效服务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成长发展,是东莞高水平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圆梦计划”还将火热地开展下去,点燃更多人的梦想。根据东莞实际,今年省市镇三级财政将通过“圆梦计划”资助2000名在莞务工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将“圆梦计划”打造成“三工程一通道”:即党在新生代产业工人群体中基本可依靠力量的培养工程,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推动新生代产业工人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骨干培养工程,加快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工程,打通新生代产业工人成长发展的向上通道。

■声音  

东莞经济的腾飞,凝聚了新生代产业工人的辛勤汗水;建设幸福东莞,需要我们助推新生代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于是,我们走进了基层,走进了青年,与他们一同劳动、一同学习、一同生活,了解他们最真实的诉求;他们需要的是一条向上通道,提高技能、增长本领、改变命运;他们希望的是能真正融入东莞,实现他们的“东莞梦”。 

——东莞市“圆梦办”相关负责人 

■“圆梦计划”  

回顾“圆梦计划”,5年以来硕果累累,逐步深化。 

2011年 

“圆梦计划”(东莞)试点启动,东莞共资助近30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为全省逐步实施提供宝贵经验,在学员集中的厂区设立“圆梦计划”教室。 

2012年 

继续资助20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采用集中面授教育,提升办学模式,率先建成全省唯一的地市级资助申请系统,简化资助申请流程。 

2013年 

再次资助20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采用集中面授、远程教育、技能教育三者相结合,满足新生代产业工人多元化的学习诉求,首次实行“双班级双导师双助理”制度。 

2014年 

结合东莞产业工人特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技能教育,资助2000名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 

2015年 

将继续资助2000名在莞务工的新生代产业工人上大学。 

■学员心得 

陶爱华、张景芳夫妇:

学历和技术都有提升

“圆梦计划”让无数怀揣梦想、心向梦想的追梦人,实现了梦想,获得了成功,改变了命运。茶山镇的新莞人陶爱华、张景芳夫妇就是其中的一例典型代表。 

陶爱华认为,进城务工是为了自己能获得体面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和爱人尝试过创业,但却失败了。那时候明白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以获得成功的,于是便有了再进修的想法,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通过我的努力,让家人幸福安康,过上好生活。”在陶爱华看来,梦想不应该受限于出身和背景。“圆梦计划”就是为了让他们这些出身农村的工人,可以拥有教育的平等机会。“‘圆梦计划’让我们在学历和技术上都有提升,让我们离梦想更近了,实现了大学梦。” 

张剑峰: 

在工作生活上越来越自信  

张剑峰参加“圆梦计划”前是一名普通的电子行业供应链管理员,五年工厂底层摸爬滚打的生活让他意识到一纸文凭的重要。2013年9月,他开始参加“圆梦计划”。工作日他忙碌在工作现场,周末便会到学校上课,可以说是全年无休。“上课后每个周末都没有时间陪老婆孩子,但是家人还是非常支持我的。” 

身边的同事在得知他参加“圆梦计划”也纷纷对加入这一计划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谈起所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张剑峰表示,自己的工作主要是与世界各地的客户进行联络,这其中涉及很多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工作初期他便因专业知识不扎实吃了不少苦头,想提升自己却一直找不到机会。“圆梦计划”的出现让他花比别人少的金钱和时间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提升自我的平台。 

作为一名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产业工人,能有机会接受再教育,学习更全面的理论知识是长久以来的愿望,“圆梦计划”真正替广大工人圆梦。 

张剑峰的朋友表示,参加“圆梦计划”两年多来,张剑峰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自信越来越强。随着学习的深入,他的眼界越来越广阔了,对于今后的市场规划也更加清晰。 

曾建文: 

身边人受其感染加入学习队伍  

采访中,很多学员认为“圆梦计划”让他们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今年37岁的曾建文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就职于东莞市北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现在东莞理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读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本科。 

参加“圆梦计划”,让曾建文受益匪浅。她说,现在所学习的统计学、会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对于她的工作非常有帮助。“老师们授课很认真,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我非常喜欢这些课程,从不缺勤,学习给我带来很大的提升。” 

曾建文刻苦学习的劲儿还感染了身边人。曾建文说:“大家见我这么认真,也纷纷加入了学习的队列,希望不断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获得更大的提升。” 

(编辑:苏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