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改变生活丨广州:居委物业贴心 社区居民暖心

30.10.2021  13:00

大洋网讯 近年来,广州市一直致力于提高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居委会负责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引导居民参与协商议事、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垃圾分类等社区公共服务工作。尤其是疫情期间,居委会“三人小组”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守住了社区防线。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荔湾区杏花社区和天河区远东大厦,两个截然不同的社(小)区都经历过疫情,居民也有着同样的感受——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方的服务,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荔湾区杏花社区:

党员、志愿者主动投入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广州市荔湾区车水马龙的芳村大道东西侧,沿着大冲口涌往里,便可以发现一片闹中取静之地,这里便是荔湾区冲口街道杏花社区。“我们社区就像闹市中一片安静的绿洲,河水清清,岸边树木也青青,尤其是微改造后,社区更干净了。”住了20多年的老街坊霍姨说。

据了解,杏花社区面积0.36平方公里,居民1500多户,多为原住民。

我们社区只有3个小区有物业管理公司,其他都是无物业小区,街道、居委在基层管理服务上要花更多心思。”荔湾区冲口街杏花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刘艳华告诉记者。

大量无物业小区催生大量民生需求,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7名,考虑到供需矛盾,多年以来,杏花社区广泛通过发动党员、志愿者等投入到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中,以党建为抓手,协调解决社区大小民生事。“2010年我们开始组建党员民情议事会,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党员代表、居民小组代表、热心居民等参加,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收集讨论居民意见建议,同时,社区分12个小组,各小组也有党员民情议事会,每月召开约三次会议。”刘艳华说,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装路灯、修路面、换水管等民生问题反映得较多,能解决的在社区层面解决,不能解决则反映给街道相关科室,保证有议有决。

今年6月芳村封闭封控期间,杏花社区共100多名党员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那时,居委工作人员都忙瘦了,看到他们无私奉献守护一方平安,大家纷纷帮忙分担。”霍姨感慨,是大家齐心协力才渡过了难关。今年73岁、有着48年党龄的霍姨便是平时社区各项事务的积极分子,她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琐碎繁杂,看到居委会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她能做的就是带头响应、分担,“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老,退休了也要多看看世界的美好,而且作为老党员,我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

像霍姨一样的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推进垃圾分类、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清理社区环境、疫苗接种宣传等各项社区工作中。霍姨说,他们社区没有高楼大厦,却有和谐的邻里关系、尽职负责的居委会、积极投入的党员和志愿者们,生活在这里非常幸福、快乐、祥和。

天河区远东社区:

接到防疫工作人员问候的电话很暖心

广州市天河北高楼林立,在林乐路和林乐直街交界,远东大厦或许并不起眼,直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平静。疫情无情,但是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管理方的服务给居民们带来暖暖温情。

据了解,今年8月广州天河林和街远东社区封闭管理期间,远东社区投入6个工作组现场工作。“三人小组”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防控工作并按照操作标准开展消毒工作的同时,积极解决了群众生活、就医、心理需求,每日逐一上门开展送药配餐、物资配送和垃圾清理等工作。在疫情的考验中检验并证实了“三人小组”的建设和战斗力。

8月26日,经过14天的封闭管理后,天河区林和街封闭场所远东大厦解除管控。当天早上,远东大厦居民黄继忠便收到上百条微信,大家在微信群中纷纷表示14天封闭管理辛苦了,而黄继忠却认为辛苦的是街道、居委、公安、物业的防疫工作人员。“这次防控工作来得很突然,但是街道快速的反应、暖心的关怀、周到的服务保障,为这次防疫工作打了场漂亮仗。

在谈到这次防疫工作的亮点时,黄继忠娓娓道来:我们远东大厦有东座业主群、西座业主群,街道领导都加入到业主群里,发现问题及时交流,解答问题,所以大厦内的业主在封闭的14天里情绪都比较平稳。此外,远东大厦有不少纯老家庭,防疫人员对纯老家庭的老人身体状况进行了普遍的摸底,建立了午餐晚餐免费配餐服务,老人们每天接到防疫工作人员问候的电话,就像接到亲人的电话,很暖心。远东大厦1007人每天所需要的生活物资都是靠大厦的物业和临时居委会组织的义工来保障。大厦的物业工作人员只有9个人,却要担负起配送物资、水电保障、安全保障、老人配送餐等重任,非常不容易。

为此,远东大厦的业主唐智代表西座100多户居民为天河北社区临时党支部、临时居委会送上6面锦旗。唐智说,在隔离的日子里,看着居委会和物业等防疫工作人员辛苦工作,居民也想出点力,但因为防疫要求,只能足不出户。居民们为表达感激之情,在业主群发动筹款,在网上买水果分给工作人员。临时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辛苦被居民们看在眼里,居民们也用特殊的方式给工作人员给予关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陈钧圣 通讯员辛振翀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