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纪委书记约谈3名市委书记 点名道姓说问题
南都讯 南方日报记者赵杨 通讯员粤纪宣 12月上旬,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约谈3名市委书记,省纪委副书记陈伟东、王衍诗、陈波各约谈 1名省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围绕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问题,省纪委书记、副书记约谈地市、省直单位的党委(党组)书记,在广东还是第一次。“约谈的关 键是为了层层传导压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落到实处。”黄先耀说。一名被约谈的市委书记也感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被省纪委书记约谈,触动 很大,今后主体责任要扛得更紧。”
约谈中点名道姓说问题
省党廉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约谈前,省党廉办搜集了近两年来巡视、审计和纪律审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谈话指向。譬如,有的地方党委长期没有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的地方官商勾结;有的地方领导干部放纵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等。
黄先耀对被约谈的市委书记说,这些问题,看似个别现象,但有一定代表性;有的是发生在基层,有的是长期积累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党委的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没有履行好,导致应当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已经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约 谈中,省纪委负责人都是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本地本单位反映最突出的具体人,点明本地本单位反映最突出的具体事,旗帜鲜明地指出问题,把各级党委“子不教、 父之过”和各级领导干部“守土有责”的道理讲通讲透,要求约谈对象从本人以及领导班子落实“一岗双责”、执行党的纪律和规矩存在问题谈起,从个人和班子查 找原因。
一名被约谈的市委书记向黄先耀坦言:“通过谈话,我深刻认识到共产党的书记一定要抓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工作不抓紧经济建设无法适应新常态。”他分析说,欠发达地区干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根深蒂固。
出了腐败案 有单位躲躲闪闪
“过去也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很重要,但认识不深刻,意识还不够强,办法还不够多,工作碎片化严重。”被约谈的另一名市委书记坦言。
党 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今年1-11月立案1 .3万件,其中查处厅级干部155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先后查出了重大腐败案件,甚至查 出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但是,有的地方单位对发生在本地本单位的违纪违法问题讳莫如深,在查找问题原因时退避三舍,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之。这就是责任 缺失和缺乏担当的表现。
对此,黄先耀约谈时多次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切实解决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党委(党组)书记既要履行好自身的责任,又要将压力传导到下一级党组织,传导到基层。
黄先耀在谈话中还指出,约谈地方单位存在的问题,有的如收受“红包”、违规经商办企业在全省也不同程度存在,既有监管不力的原因,也有制度不规范的原因;既有执纪执法不严的原因,也有领导干部不自律的原因;既有腐败增量惯性大的原因,也有腐败存量基数大的原因。
“今后本地本单位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必须对照检查,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避而不谈,要从身边人身边事谈起才能触动灵魂,才有警示作用。”黄先耀要求。
约谈将制度化 要求逐级开展
近 年来,广东几乎每查处1名“一把手”都能带出不少问题。譬如以李维员为市委书记的乐昌市委,11名常委中有9名常委存在逢年过节大肆收受“红包”礼金的违 纪行为;乐昌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部分成员以及市直单位、街镇等多名领导干部也存在此现象,共涉及78人,其中处级干部33人,乡科级干部45 人。
“党委书记至关重要,用好一个书记就能带好一个地方,所以对党委书记廉洁自律要求更高。”这是黄先耀谈话中讲得最多的一句。
谈话中,黄先耀还特别注重推动具体民生问题的解决:农村腐竹小作坊环境卫生问题,历史名人纪念馆收门票问题,渔民油差补助问题……
省党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纪委约谈工作将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近日该办将提请省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要借鉴省党廉办做法,逐级开展约谈,层层传导压力。
问题清单
在约谈前,省党廉办根据近两年来巡视、审计和纪律审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列出的“问题清单”:
◎有的地方“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党委长期没有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有的地方官商勾结,存在以收送“红包”形式买官卖官、权钱交易,一查一个准;
◎有的地方领导干部放纵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长期没有清理;
◎有的地方土地违法问题禁而不止、纠而复生,甚至领导干部或其亲属从中渔利;
◎有的地方滥发乱发奖金,肆意践踏党的纪律和规矩;
◎有的地方基层干部骗取涉农惠农补贴成风,严重侵犯群众利益;
◎有的单位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力,管党不严;
◎有的单位随意挪用专项资金,不把财经纪律当回事;
◎有的单位多名领导干部违规打高尔夫球,置中央和省委三令五申于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