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核谈判“一山放过一山拦” 世界期盼最好结果

04.04.2015  12:50

3月31日的期限过后,经过两次延期,伊核谈判的框架性协议终于达成。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之为“好协议”,以色列等方面反对声音依然强烈。无论如何,在接下来6月30日的最终协议期限到来之前,任何变化都可能发生。

这让人想起中国宋朝杨万里的名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好协议还是坏协议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经过了8天“马拉松式”的谈判之后,伊核框架性协议终于在当地时间4月2日达成。协议内容包括:伊朗减少2/3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同时减少其低浓度铀;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下,储存不再使用的离心机;伊朗所有核设施都必须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伊朗重新设计其阿拉克重水核反应堆,使之不再能生产武器级别的钚;美国和欧盟对伊朗的制裁将逐步分阶段解除,不过,一旦发现伊朗未能达到要求,制裁将再次实施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与伊朗达成了“历史性谅解”,称该协议为“好协议”,该协议远远好于其他选项——战争。不同寻常的是,根据BBC报道,伊朗媒体直播了奥巴马的声明。同时,在伊朗,人们走上街头,庆祝此次协议达成。

但是,反对声音依然很鲜明。比如,《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题为《奥巴马的伊朗协议远未实现其目标》的社论。文章指出,协议未关闭伊朗的任何核设施;未拆除其1.9万个离心机;伊朗的浓缩铀储量会被“减少”但不一定会被运出这个国家。在该文看来,在未来10年中,伊朗的核设施将会完好无损,只是其中一部分会被暂时封存。这就意味着,协议期限一过,伊朗能够迅速变为拥核国家。

协议未能改变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反对立场。以色列政府发言人称,内塔尼亚胡告诉奥巴马,基于2日所达成的框架性核协议,将“威胁到以色列的生存”。此外,内塔尼亚胡通过社交媒体警告称,“任何协议都要大幅削减伊朗的核能力,并停止其恐怖主义活动与进攻”。

美伊各自想要什么

伊核谈判的意义究竟何在?对于世界而言,目标是防止世界增加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对于伊朗而言,目标是说服各国解除制裁,给自己国家一个喘息和发展的机会。对于美国而言,尤其是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则希望通过“接触”结束伊核僵局,为美国的中东政策寻找新的方向,同时还可以留下一笔灿烂的“外交遗产”。

作为伊核谈判中的关键方,美国的态度自然引人注意。《华盛顿邮报》的分析指出,奥巴马几次三番同意延长期限继续谈判,本身就说明了其对谈判的重视。在奥巴马眼中,伊核谈判似乎是能“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机会,为此,他甚至不惜面对国会与多年盟友的质疑。奥巴马似乎坚信伊朗可以成为中东地区潜在的“稳定力量”。伊朗在中东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当今形势混乱的中东地区,伊朗自然具备了让奥巴马重视的理由。

不过,美国与伊朗在框架协议谈判阶段就显露出不同心思,这也成为阻碍谈判进程的因素。《纽约时报》引用专家的话指出,为了说服国会,奥巴马政府必须证明谈判成功避免了迫在眉睫的威胁。这就需要具体数据的支撑,比如伊朗可以保留多少离心机、多少核燃料等。而对于伊朗的谈判团队而言,要说服国内的强硬派,必须向他们证明,他们没有放弃伊朗的“权利”,伊朗将来依然要保留发展核武的可能,还要避免任由美国施加压力。简而言之,一方想要具体的成果,另一方则更倾向于象征性的姿态。

世界期盼最好结果

对于此轮伊核谈判,世界自然期盼最好的结果。不过,目前看来,要在6月30日前达成最终协议依然困难重重。框架协议之后是具体细节的商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谈判破裂,让一切的努力尽付东流水。

更何况,外部还有各种不容忽视的反对声音。比如,美国国会前不久在未知会白宫的情况下,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国会发表演讲,内氏毫不客气地抓住机会抨击了奥巴马政府的伊核谈判。随后,美国国会47名参议员向伊朗送去了一封公开信,警告他们,下任美国总统或国会能够让谈判的一切成果作废。

这一切,都让人对伊核谈判的前景不敢乐观。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对于伊核谈判而言,无论能否达成协议,谈判过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成果。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戴维·伊格内修斯认为,美国与伊朗的接触本身就令人鼓舞,那个称美国为“大撒旦”的伊朗或将不再存在。奥巴马政府的目标或许是希望伊核协议能打开对话之门,最终能在中东形成伊朗与沙特平衡相持的框架。这一目标很难实现,但是有接触就让人觉得有希望。

纽约时报》的分析也认为,伊朗不会屈服于制裁,谈判是解决僵局的最好途径。如果伊核谈判能达成一个持续10年的协议,或将为中东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希望。(记者 张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