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佛山警务机制改革创新 今年来刑事案警情降25%
人民网广州9月17日电 (林龙勇 曾祥龙) “执法大管家”、32个“护城河”警务执勤点,公检法信息即时共享……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佛山公安积极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创新,推出一项项发明举措,让老百姓共享改革的实惠。据悉,今年1月至8月,佛山市刑事类有效警情下降25%,两车、“两抢”、诈骗等警情分别同比大幅下降。
“执法大管家”:案件管理科学便捷 提高办案质量效能
办案民警怕什么?接处警被投诉、案件倒查被追责、群众追问案件进度;群众对公安工作关心什么?案件有没有立案、案件进度怎样、会不会执法不公……
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四项建设”的驱动下,今年4月10日,佛山市公安局决定从案件管理入手,设立案件管理中心。
“以前接警后赶到案发现场展开勘查工作,须先手绘图,用相机拍照取证,回去后再要把相关资料整理、登记在网。”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石湾派出所所长李小锋说,现在民警可以立即打开现场勘查平板电脑,自动定位进行现场方位采集、同时快速使用平板电脑绘图、拍照取证。
在案管中心,工作人员只要扫描民警借用证的二维码进行登记后,便可把经手办理的案件档案归档;有关案件信息录入、法律文书制作等相关办案工作统一在案管中心进行;已办结案卷由案管中心进行整理、装订、立卷和归档。
案管中心里的显示屏每日还会实时滚动公布案件办理进程,并以电话及手机短信的形式提前提醒办案民警案件即将到期。因此,案管中心被民警亲切地称为“执法大管家”。
据悉,案管中心运作至今,石湾派出所执法办案质量明显提高、打击效能显著提升,民警平均加班时间环比下降30%,破案率环比、同比分别上升26%、20%,批捕率环比、同比分别提升23%、25%,案件退查率环比由7%降为零,执法质量考核排名从佛山禅城分局第五名跃升至第一名。
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徐文海指出,“这是法制监督的窗口前移到派出所,将法制监督与规范化、指导融合在一起,更加贴近实战、贴近一线民警。”
“护城河”:立体化防控体系 24小时守护城市平安
据了解,佛山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带,人员和车辆流动频繁,流窜犯罪问题较突出,2014年流窜犯罪案件占发案总数的80%以上。
2014年底,佛山市公安局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理念,外建“护城河”,内设“安保圈”,在佛山重点出入口建成32个“护城河”警务执勤点,形成了“执勤点上把守、巡防线上掌控、全市面上覆盖”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四班三轮转,24小时常态化运作,最快1分钟反应……“护城河”警务执勤点除承担查缉、拦截任务外,还肩负打击违法犯罪、接报警、服务群众等职责,从发案、立案、侦查到报请批捕全程由执勤民警一手包干。目前,依托全市“护城河”警务执勤点和内设治安卡点,结合动中备勤,佛山已形成了核心区1分钟反应、中心区5分钟反应、其他区10分钟反应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据统计,“护城河”立体防控体系建成以来,共抓获嫌疑人3520余名,破获案件2520余起;查处各类违法车辆2260余辆;缴获被盗车辆320余辆;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今年1至8月,佛山市刑事类有效警情下降25%,两车、“两抢”、诈骗等警情分别同比大幅下降。
“证据驿站”:公检法信息实时共享 案件批捕率超过90%
由于公安机关与检察院、法院办理案件使用的是独立的网络系统,公安民警需要当面向检察院移交卷宗或将案件材料拷入移动存储工具进行提交。运送、查阅、摘录等繁琐工作耗费办案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今年3月,公检法证据信息即时共享通道正式立项,4月,一个创新的证据驿站开始运作——“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驻南海区检察院工作联络室”挂牌成立。
据了解,证据交换平台是基于“警综系统”研发的一个创新软件,利用驻检联络室内的公安专网,以专用服务器搭建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实现电子数据的即时共享。同时,办案人员能够一对一即时共享图片、文档等证据信息,用户成功发送数据后通过短信通知对方及时查收,提高了工作效率。
南海区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联络室共享通道开通后,大大减少民警移送案件材料的时间,主办检察官制作案件审查意见书也可节约时间2个多小时。
公检法证据信息实时共享后,南海分局今年4月在全省“3+2”专项执法考评中实现“零扣分”,批捕率从2014年的83.3%上升至92.9%。
除了提高执法办案的效率外,佛山基层民警创新发明推出的举措成为打击犯罪利器,刑警部门研发的“可视化关系推演对比系统”、高明分局民警罗伟忠总结推出的“打击犯罪五步战法”等,在实战运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佛山基层民警在队伍建设中,推进了多项受到民警点赞的“金点子”,他们推出了“励警宣传画”工程、佛山公安掌中报、“政工纪检平台”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民警文化生活,提高了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