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斗气” 俄能否全身而退?

16.06.2014  18:53

资料图:乌克兰利沃夫西部120公里处的一个天然气站。新华社发

   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三方于6月14日在基辅就天然气问题举行了新一轮谈判。俄方希望乌克兰在莫斯科时间6月16日10时整之前支付19亿美元天然气欠款,否则将对乌实行预付款购气方式。这意味着,乌克兰如果不在规定期限内付清欠款,很可能再次面临断气风险。

   就天然气供应价格、乌方清偿天然气欠款等问题俄乌两国至今未达成共识。俄罗斯方面建议提供100美元折扣,将供应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从目前的每千立方米485美元降至385美元,乌克兰方面仍表示无法接受。此前,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的天然气仅为每千立方米268.5美元。

   俄罗斯之所以给乌克兰提供“廉价”天然气,是源于2010年亲俄的时任乌总统亚努科维奇在任时俄乌签订的“哈尔科夫协议”。根据“哈尔科夫协议”规定,俄罗斯在原有合同基础上降价30%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以该协议换取俄黑海舰队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租期延长25年。然而,在今年3月克里米亚半岛宣布独立并加入俄罗斯后,俄罗斯顺利获得塞瓦斯托波尔港口这一战略要地。对俄罗斯来说,这份以天然气换取黑海舰队基地的协议也自然没有了存在的意义。4月,俄总统普京签署经议会通过的法律条例,单方面终止俄罗斯与乌克兰就黑海舰队驻扎问题签署的4份协议,其中就包括“哈尔科夫协议”。

   在乌克兰局势紧张升级与西方七国集团对俄实施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再次祭出能源大棒,频频对乌施压。然而,乌克兰在天然气问题谈判中的强硬态度不禁让人为俄罗斯的计划捏一把冷汗。俄罗斯的能源杀手锏是否真能给乌克兰产生实质影响?俄罗斯又能否在“斗气”中全身而退?

   乌克兰显然清楚,俄罗斯挥舞“能源大棒”不是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而是对乌的政治威胁。乌临时政府总理亚采纽克在今年4月表示,俄罗斯不能以武力侵略乌克兰,便以经济侵略来占领乌克兰。

   尽管乌克兰深受“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供给”之痛,但一旦俄罗斯对乌克兰断气,乌克兰所受的打击未见得会有俄罗斯想象的那样深重,而俄罗斯也很难从“斗气”中全身而退。即便乌克兰不按照俄罗斯的要求如期付清欠款,俄也难下断气决心。因为一旦断气,俄罗斯以及欧洲所受的影响远远大于乌克兰。

   首先,在经济增长下滑、货币疲软和资本外逃的困境下,俄罗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急需来自能源出口的资金。俄天然气向欧洲的出口量占到其总出口量的80%。说到底,俄罗斯在经济上仍严重依赖对主要西方买家的能源收入。而且,俄罗斯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保证,对乌断气不会影响其在欧洲的客户。

   其次,莫斯科一再强调乌克兰欠俄数十亿美元天然气使用费,说明普京仍然需要乌克兰这个客户。根据去年底普京和亚努科维奇签订的协议,乌克兰将会向俄罗斯支付94亿美元天然气进口费。这笔费用占到俄国有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全年总收入的6%。

   此外,乌克兰声称,近两年从波兰和匈牙利反向进口的天然气比直接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还便宜。加之国内开采与节约天然气计划并行,乌克兰今年对天然气的需求完全能自给自足。

   因此,在6月15日俄乌“最后谈判”宣告失败后,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俄罗斯对乌限制供气,而非彻底终止供气。俄罗斯、乌克兰和欧盟之间的天然气方面的合作是一种相互依赖的状态,俄罗斯欲仅仅通过掐断天然气供应这一杠杆赢得“斗气”,且保持全身而退,这一想法不仅不可取,而且在行动上也恐难真正做到。(文/张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