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落实“四个到位” 着力龙川县葛藤村产业扶贫

25.08.2014  18:34
龙川县通衢镇葛藤村是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对口帮扶村。一年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做到人员、方案、资金及项目“四个到位”,全力扶持葛藤村脱贫致富。目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已筹集帮扶资金980多万元,为对口帮扶工作提供了资金方面的重要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5万元,完成村道、水利、住房等民生项目,大力发展油茶种植、推进劳动力转移、合作社和助学建设。

一、真帮实扶,抓好落实“四个到位”。

(一)加强组织,落实人员到位。为保障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主任赖天生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扶贫办,人事处处长任扶贫办主任。选派了2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驻村扶贫工作。按照“双到”要求落实帮扶责任,将葛藤村的贫困户分配给机关各处室、委属单位负责挂钩帮扶,同时明确了各处室、单位的帮扶责任人和联络员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全委上下共同参与扶贫工作的格局。此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制定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制度》,将扶贫工作考核成绩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成绩,并在年终总结时对扶贫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为做好对口帮扶工作,赖天生主任带队于去年6月20日、7月24日和12月31日和今年6月19日共4次专程赴葛藤村调研考察,部署督导工作。截至今年6月,委领导共到村指导检查工作超过30人次,各处室和委属单位也分16批次、共230人次到葛藤村与贫困户对接,商讨具体帮扶办法,开展“一户一法”对口帮扶活动。

(二)精心谋划,落实方案到位。在认真调研并听取镇、村意见的基础上,去年8月16日,委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帮扶工作的4大类共17个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完成“三超”(贫困村、贫困户经济收入方面的三个超过)、“四保”(贫困户扶贫开发的四个确保)和“十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的十件好事)的扶贫工作目标。计划通过一系列务实、惠民的工作,改善和提高葛藤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民生保障能力,增加贫困户和全村村民收入。

(三)多方筹措,落实财物到位。为保障帮扶工作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通过“广东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广泛发动委机关、委属单位干部职工和有关单位捐款,多方筹措帮扶资金。在赖主任等委领导的亲自发动、协调,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筹得帮扶资金980多万元(不含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为对口帮扶工作提供了资金方面的重要支撑。此外,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对口扶贫所需物资,得到了热心企业的大力支持。如塔牌集团公司捐赠了2000吨优质水泥,广铝集团捐赠了10吨铝型材,支持葛藤村各项扶贫建设工程。广药集团向村卫生室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凉茶和药品,支持葛藤村医疗保障事业。

(四)真抓实干,落实项目到位。帮扶项目是扶贫工作的载体和重要抓手。按照“计划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原则,我们抓紧实施开展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到位”。

1. 大幅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帮助村集体偿还8万多元债务,使村干部从债务中解脱出来。二是帮扶投入50万元入股龙川工业园,从2014年开始,30年内村集体每年可获得7.5万元分红。加上原入股河源高新区的3万元分红,2014年葛藤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0.5万元。

2. 大力推进贫困户帮扶。全面落实贫困户“一户一法”对口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共计20万元,帮扶贫困户购买各类生产资料。逐户走访82户扶贫户,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制订帮扶项目,指导贫困户有效使用帮扶资金。

3. 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入50万元,重建村委会办公楼。二是投入30多万元,完成了3个水利陂头、4公里农田水渠三面光工程,结合实际开展了水渠清淤、筑底、筑堤等工程,全面改善了农田水利灌溉体系。三是对受益面较广的1.3公里村道实施硬底化工程,年底前完成8.8公里建设任务。四是对在去年特大暴雨中受损的1公里村道路基进行修复。

4. 着力抓好民生实事落实。一是协助做好低收入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改造工作,2013年已完成35户住房改造任务。二是完成主要区域蜘蛛网线路整治工程,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投入55万元,帮扶三联小学建设计算机室和多媒体室、整体修缮校舍、更换学生桌椅和教师讲台。四是开展助学助教和慰问活动,发放助学助教资金、慰问金,全力支持家庭贫困的在校大学生。五是协调广东电网公司投资80多万元,新增2台配电网变压器,解决村内部分地区电压不足问题。

5. 规范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一是修改完善《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扶贫捐款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扶贫捐款资金的管理。二是研究提出《通衢镇葛藤村扶贫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建议稿),由通衢镇人民政府研究确定并颁布实施,规范和加强对扶贫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

二、突出重点,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最重要、最长远的扶贫手段。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把产业扶贫摆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最为突出的位置,围绕当地实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产业扶贫:发展油茶特色产业、推动劳动力向工业园就业转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村82户扶贫户100%全部参与产业化扶贫,为稳定增收、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龙川县是“全国油茶示范县”,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发展油茶种植进行扶持。在经过认真调研后,我们决定将油茶产业作为葛藤村扶贫开发主导产业,并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扶持和鼓励全村发展油茶种植业。

一是扶持连片种植。出资16万元,扶持葛藤村集体租用164亩山地,在做好清山、开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后,分配给有劳动能力的82户贫困户进行种植和管理,收入归贫困户。这样既解决了部分贫困户的土地不足问题,又以连片种植示范,辐射带动产业规模。据市场预测,164亩油茶林10年内可带动增收约350万元,成为了贫困户发展的“绿色银行”。

二是鼓励散户种植。出资12万元,购买了4.7万株2年生良种油茶苗和专用基肥,免费提供给全村农户利用自家山地种植油茶,其中有贫困户46户共种植193亩。邀请油茶专家到村开展油茶栽培培训,发放实用丰产技术书籍,帮助农户解决在油茶种植方面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同时,大力宣传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改变过去农民认为种植油茶效益低、见效难的观念。

(二)大力推动转移就业。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是一座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葛藤村距离该工业园仅仅4公里路程。发挥这一地理位置优势,促进劳动力就近转移到龙川工业园务工就业,是葛藤村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委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分管扶贫工作的曾健副巡视员将其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亲自抓,亲自协调,要求各帮扶处室和单位落实挂钩贫困户的转移就业任务。

一方面,将各帮扶单位转移就业情况列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考核内容》,驻村工作组调查统计了各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并分发给各挂钩帮扶单位,要求各单位结合工作职能、多想办法,多出点子,积极转移富余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就业。

另一方面,利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在工业园区管理方面的职能优势,在委领导的大力协调下,工作组多次走访工业园管委会和园区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将劳动力意愿和用工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去年10月份以来已成功推荐15人到工业园景旺电子公司、恒福手袋厂等厂家就业。

(三)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是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和带动者,具有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提供服务、带动农户致富等功能。围绕油茶主导产业,根据年度计划,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近期将帮扶葛藤村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向合作社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一是协助协调厂房用地,帮扶合作社购买榨油机等生产工具,发展油茶加工业,扶持合作社启动、运转和壮大;二是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油茶种植户参加合作社,引进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合作社+基地+网络+农户”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