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实现更大力度开放 核心是政府须自我革命
腾出大桌子,安放大未来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如此期许。自贸试验区运行满一年,交出这样一份特殊的成绩单——三张桌子、三种颜色。绿桌上,堆满186份改革前的限制措施文件,蓝桌上摆放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而橙桌上则是目前还剩下的35份文件。李克强总理考察上海自贸试验区时,在外高桥区域综合服务大厅看到的这一幕,就是自贸试验区在负面清单管理方面探索的生动写照。继续“腾桌”,“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正是自贸区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负面清单”从知者寥寥到成为改革热词,就是因为它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点。由2013版的190项缩减为2014版的139项,负面清单改革构建了一个在试验中实践、在实践中更新的动态进程。借助负面清单所推动的备案制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大大方便了企业办事,激发出空前的市场活力。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这种变化:原上海保税区20年来的企业存量总和不足9000户;自贸试验区运行一年来,新设企业就超过了1.2万户。正是自贸试验区所集聚的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让人们看到了制度创新的红利所在,也再次印证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这一国家战略的高屋建瓴。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是中央交给上海的重大改革探索任务。运行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四个方面,制度创新已全面推开,在不同程度上取得重大进展,这是国家各个部门和上海市按照中央的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试验田的要求,共同努力、紧密合作的产物。接下来,上海要继续心无旁骛,举全市之力把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实施好、试成功,尤其要始终着眼于可复制、可推广,探索更广阔、更长远的制度创新之路,为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做好精准的压力测试。这就要求各个方面必须进一步深化自身认识,深刻领会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自己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的指导理念,更加专心地致力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观念的转变,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关键。负面清单的实践证明,改革与开放相辅相成,实现更大力度的开放,核心不是想方设法搞什么优惠政策,而是政府必须进行自我革命。由于负面清单所要求的“法无禁止皆可为”,倒逼政府监管方式、审批制度进行颠覆性的改革。政府必须拿出相应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重新明晰权力运行的边界,不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让“放”和“管”有效结合起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以,“三张清单”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是一次简政放权、勇担责任的自我革命。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上海要有这样的认识和担当。
在自贸试验区这块国家的大试验田里,能不能按照中央的要求和期望,播下良种,结出好的收成,就看我们能否自我加压,坚定不移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出一条以政府职能转变腾出市场空间、激发市场活力的新路子,汇入到属于中国的大未来。(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