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农村卫生站蹒跚升级

07.07.2014  13:22
试点1年仅成功转型20家,需投入十万甚至百万令许多乡医犹豫 摘要:从今年7月起至2015年底,全市所有农村卫生站将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以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明确产权责任。实际上,去年东莞已率先在东城、沙田、塘厦试点。

        卫生站转型之进退

        从今年7月起至2015年底,全市所有农村卫生站将逐步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以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明确产权责任。实际上,去年东莞已率先在东城、沙田、塘厦试点。但是,成果显示转型推进缓慢,三个镇街163家农村卫生站,成功转型的仅20家。

        农村卫生站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经历90年代快速发展后,成为东莞医疗市场主体。如今,走过近50年的沧桑岁月,“农村卫生站”势必成为历史,但面对转型,昂贵的成本投入、基层民营诊所面临竞争、乡村医生缺乏保障等问题,又成了新的困扰。

        三镇街试点  沙田无一家成功

        根据东莞市卫计局统计,截至今年4月,东莞农村卫生站已达到1368所,占了医疗机构总量一半。

        面对生存现状,出路在何方?早在2011年,东莞就提出,要逐步探索将农村卫生站转型为政府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社会办的私人门诊、诊所。

        “转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另外,明析产权、责任是此次的重点。”东莞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卫生站的牌照有六成属于村集体,但是,实际经营的却是个人或外来社会资本,“转型之后,申请人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去登记,责任主体将会明确,这样一来,违法成本很大,一些非法医疗行为也将能得到遏制。

        去年6月,东莞已在东城、沙田、塘厦等三个镇街率先开展试点。不过,南都记者统计发现,三个镇街农村卫生站总数为163家,成功完成转型的为20家,占比仅为12%,其中,东城有9家,塘厦11家,沙田暂无卫生站转型成功。

        转为门诊部  最少要50万

        “转型工作确实推进有些缓慢。”东城医院防保股副股长郑玉锋介绍,东城共有93家农村卫生站,目前,已有33家提出了申请,“有在准备资料的,也有持观望态度的。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