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南国书香节公众满意度超80分

20.08.2014  16:50

  8月19日下午,专题报告《构建广东省全民阅读体系对策研究》在“2014南国书香节”上发布,省社科院和省委宣传部出版处有关负责人等出席了当天活动。会上,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课题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我省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总体情况、民众评价及诉求,并表示:“我省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成效初显,民众热切期盼全民阅读工作能迈上整体化、系统化推进新台阶。”        据悉,为了解和把握公众对我省全民阅读体系建设的体验和诉求,省委宣传部委托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开展“广东省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此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079份,并实地走访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清远等多个地市,并深入各地农村进行农家书屋调研,最终形成了这份报告。

  ●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全民阅读▶▷

  超过半数受访民众满意我省阅读体系建设

  报告调查显示,超半数的受访民众对我省全民阅读体系建设表示满意。对于我省全民阅读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践效果,有54.54%的受访民众表示满意,其中有7.43%表示非常满意,同时有22.47%的受访者表示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这说明,我省全民阅读体系建设工作总体上受到民众的肯定。

  1993年,“南国书香节”首次举办,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大型群众读书活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后几年,“南国书香节”不断创新模式,每年均有新亮点、新突破,受众面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据本次调研,“南国书香节”公众满意度超过80分,六成以上的受访者留下了“品种丰富齐全”、“新品众多”、“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郁”等印象,参与座谈会的专家、学者及各界受访代表也均认为“南国书香节”已逐步成为我省倡导阅读风尚、营造阅读氛围的强大能量场。

  此外,超过七成的受访民众均期待政府进一步加大我省全民阅读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更好地惠及全体民众。民众对我省全民阅读工作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政策法规、组织运营等方面呈现多方位、多维度的诉求,其中近五成民众期待政府进一步促进区域、城乡之间的阅读资源的均衡配置,并加大公共图书馆的投入。超七成的民众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超半数的民众则认为有必要组建“广东省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以便在更高层面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龙头效应▶▷

  有形之手结合无形之手提升公益性和品牌价值

  如何在高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办好“南国书香节”?“南国书香节”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的组委会直接运作,机构精简,务实高效,并由省委宣传部划拨专项资金资助,也是目前省委、省政府批准保留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课题组认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将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有力结合,既坚持政府的主导性,强调办展的公益性;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实现“南国书香节”品牌价值的提升,效益的提升和质量的提升。

  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实践经验,围绕民众素质提升的诉求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课题组认为,下阶段我省全民阅读工作的着力点应该是搭建资源配置、资金投入、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组织运营、活动推广全面支撑,系统化、普惠化、全民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化“五化”融合的全民阅读建设体系。

  报告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阅读媒介的多元化,不同群体的阅读偏好、趣味差异日益明显,阅读分众化、小众化趋势不断加强。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课题组建议可以将阅读推广重点对象按年龄分成儿童、青年及中老年等三大群体,或按职业群体划分为医生、教师、公务员、IT人士等,然后针对不同群体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展馆设计、活动策划上进行匹配性服务,今年“南国书香节”首次设立的“少儿馆”就是有益的尝试。

  今年“南国书香节”省内设立了七个主分会场,逐步形成了全省联动的局面,其辐射力也在不断加强。报告建议,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可考虑省内各地级市有关部门在8月举办相应的阅读活动,统一名称、口号和标识,让广东的8月成为“全民阅读月”,充分发挥“南国书香节”在全民阅读中的龙头带动效应。

  每年的“南国书香节”均在提升服务品质上作了不少努力,比如今年,主办方进一步加强了安全保障、完善标识指引、增加购书手推车和座椅等。报告建议,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今后场馆内可以免费提供WiFi服务、设置网络咨询员,完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的维护等,甚至可以将吉祥物“香香”人格化,建立QQ群、微信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