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正在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
大洋网讯 4月24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个体化医学湘雅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王红阳院士、陈志南院士、林东昕院士、王军志院士、陈薇院士、周宏灏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以“个体化医学”为主题,聚焦个体化医学当前面临的问题、未来的发展机遇,以及临床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此次论坛上,钟南山院士结合一年多来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上的实践和思考,在线分享了他对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的观点。
钟南山指出,从去年1月份到今年4月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我国取得比较大的阶段性顺利。我国抓住了预防人传人这个关键点,这是精准防控的核心。他分析说,与18年前的“非典”(SARS)相比,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力更高、更强,无症状的感染者远远多于“非典”,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及时预防人的传播是核心。他肯定了去年在全国增援下武汉在很短时间内便建起16个方舱医院,及时把病人跟健康人分开的做法。随后,根据不断出现的零星疫情进行局部地区的检测,及时筛查、及时隔离,这也是防控取得成功的关键。
精准防控也体现在对疾病发展的预测上。据钟南山介绍,去年初,境外有研究团队预测我国疫情最高峰感染人数将达到17~18万。而他所带领的团队把我国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等有利因素纳入充分考虑,结合新冠肺炎流行病学数据整合到经典传染病学预测模型中,预测出到去年4月底国内疫情确诊病例数(非累计)不高于7万例。事实证明这一预测比境外预测的结果要准确得多。从去年3月份至今,我国新冠肺炎病例总共才增加了2万多例,为复工复产复学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这是在精准防控下取得的一大成绩。
精准防控在临床治疗上也起着重要作用。钟南山举例说,为什么患上新冠肺炎,原来健康状况差不多的人,同样接受治疗,有的病情很快就恶化甚至死亡,但有的病人很快就好转了?他认为这可能和基因易感性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他正在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希望通过大规模的人群筛查,找到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新冠病毒易感基因,以助防治更心中有数。
钟南山说,在疫苗的研发上也要非常注意个体化和精准预防。病毒变异是当前全球防控遇到主要矛盾之一。他透露:“现在我们正在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
他坦言,在疫苗研发上,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比如打完疫苗后保护力持续时间有多长?打两次甚至打三次能不能进一步提高保护率?第一针打了灭活疫苗,下一针打mRNA疫苗会不会更好?如何提高对病毒感染的保护力?这些都是未解决的问题,都是需要通过精准防治的理念来帮助克服的重要课题。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翁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