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广州市委、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联合提交大会提案建议

09.01.2018  12:13

大洋网讯 近年来,中小学生托管话题一直是广州街坊关注的焦点。去年,越秀区财政补贴每生每天2元“试水”校内托管,在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和社会舆论一致肯定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在今年即将召开的“市两会”上,民进广州市委员会、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提交《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解决中小学生托管难题》提案,其中建议,总结越秀等区的试点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清群众需求,统筹规划部署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问题:校外机构入驻或涉嫌招揽生源

提案指出,据统计,目前广州全市1037所小学、86.1万名小学生中,共有89461名小学生参加校外托管,占全市小学生总数的10.4%。

2017年,越秀区将学生的课后服务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财政补贴每生每天2元试点校内托管,参加的学校有29所(含1所特殊教育学校和2所民办学校)、18688名学生。看管的主体,一是学校教师,二是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主要模式有“纯看管”“看管+社团活动”“看管+俱乐部”三种。

提案中指出,越秀区的试点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和社会舆论的一致肯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托管时间过短。由于考虑教师的工作时间,目前越秀区校内托管只到下午5点,还是无法衔接家长的接送时间,因此,很多学生参加校内托管后还要到校外托管。同时,财政补贴偏低。对于第三方机构而言,2元的补贴利润较低,难以请到高素质人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校外培训机构更多地是从补习生源的角度考虑才愿意承接服务,这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学校编制普遍偏紧,教师工作负担已经偏重,校内托管额外增加了教师工作负担,因此,教师对课后服务的热情不高,甚至动员家长和学生放弃申请课后服务。

建议:设立课后儿童指导员岗位

提案中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题的民生工程。想要做好这一服务,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厘清责任和权利,才能使政策落地,使群众真正获得实惠。

提案建议,在解决思路方面,明确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渠道来解决学生课后托管问题。将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弹性放学列入政府民生工程,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总结越秀等区试点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摸清群众需求,统筹规划部署全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各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在经费保障方面,提案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应将课后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开展成本核算,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机构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可按照课时数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而在人员配备方面,可以以政府购买方式,设立课后儿童指导员岗位,引入志愿者、大学生、社会工作者、退休教师等,参与课后服务,也可以聘请社工长期驻校服务。

关注中小学生托管

现存问题

1.托管时间过短,难以衔接接送

2.财政补贴偏低,或衍生新问题

3.教师负担过重,服务热情不高

提案建议

1.将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弹性放学列入政府民生工程。各区制定实施方案。

2.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适当补助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机构和教师。

3.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可计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以政府购买方式设立课后儿童指导员岗位,引入志愿者、大学生、社会工作者、退休教师、社工等参与课后服务。

(信时记者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