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垃圾分类万人行, 还是垃圾焚烧万人行?

11.06.2014  10:39
摘要:广州将组织11000人分14批参观广州市垃圾终处理场。被邀请的人员中,包括政府官员、基层干部和各界人士代表。有媒体注意到,这一万多人中,公务员的比例很高,对此城管委负责人的回应是“接待能力有限”,市民参观每周都有安排活动,但政府各阶层人员未必了解垃圾处理工作,所以利用这20多天集中让政府官员参观。

        马后炮   □马志海

        广州将组织11000人分14批参观广州市垃圾终处理场。被邀请的人员中,包括政府官员、基层干部和各界人士代表。有媒体注意到,这一万多人中,公务员的比例很高,对此城管委负责人的回应是“接待能力有限”,市民参观每周都有安排活动,但政府各阶层人员未必了解垃圾处理工作,所以利用这20多天集中让政府官员参观。

        逻辑这东西非常重要。因为广州市要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所以就组织了垃圾场“万人行”活动,因为接待能力有限,所以就不邀请普通市民参观,因为政府各阶层人员未必了解垃圾处理工作,所以就集中让政府官员参观。其实,这位负责人避开的恰恰是为何不多给垃圾分类的主体人群———市民多一些参观机会的问题。而在其表述中,似乎有政府各阶层人员反倒不如一般市民更了解垃圾处理工作的意思。离开了垃圾分类的主体人群,这位负责人所说的形成合力,似乎是在说垃圾分类更需要官员群体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因为所以”的逻辑很简单,但在其中悄悄地换个概念,这条逻辑链的指向就会有“别有用心”的飘移。按照这份文件,“万人行”是为了在垃圾分类方面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参观垃圾填埋场,感受其壮观,体认填埋用地的逼仄,是非常合理的。然而据媒体报道,此次活动安排的参观地点“颇有深意”。位于番禺区的火烧岗填埋场恶臭无比,臭味扰民问题严重。这时,城管委不失时机地表态:建垃圾焚烧场就不臭啦!咦,不是说万人行是为了宣传垃圾分类吗?垃圾如果进行了有效分类,总量自然就会大大减少,缓解填埋场地不足的问题,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建垃圾焚烧场的紧迫性,而垃圾臭味引投诉,其直接原因是填埋场离居民区太近,怎么绕啊绕的,这万人行的目的,成了促建焚烧场了呢?

        其实话不如说白了,这次万人行,恐怕就是为建焚烧场造势,很无谓地用“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作幌子。再一细想,这个手段很眼熟,比方说开停车费的听证会,明明是大幅度涨价的方案,到了人家的妙手里就变成了“优化调整方案”,不得不佩服人家长袖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