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垄断?微软中国突遭工商总局调查

29.07.2014  11:28

昨天(7月28日)下午,微软中国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国家工商总局相关人员突访了微软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地的办公室,正就一些事情展开问询。

该人士在给记者发来的短信声明中称,“我们致力于创造产品来满足客户对功能、安全和可靠的要求,我们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调查,并回答相关问题。”

但对于被调查的原因,该人士未予透露。业界普遍猜测认为,国家工商总局很可能正就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启动正式调查。IT行业分析人士孙永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说微软涉嫌垄断,只可能是在操作系统领域。但是目前PC操作系统已不是业内关注焦点,不排除微软因信息安全或商业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被调查。

微软或涉嫌垄断

今年7月2日,微软已经因为碳排放超标而被北京市节能监察大队调查。此番被国家工商总局调查,尽管原因不详,但是从该部门的职责上可以看出或与垄断有关。

记者了解到,2008年8月,在《反垄断法》实施22天之后,商务部出台了定机构、定编制、定职能的“三定方案”,商务部设立了反垄断局。中国反垄断由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共同执法的格局形成。

在分工上,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局,负责除价格垄断行为以外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具体反垄断执行。

此前,在国内市场上,包括金山、中科红旗、永中等公司都曾控告微软垄断。有不愿具名的法律界人士表示,工商总局之前已多次约谈业内相关企业和人士准备对微软发起反垄断调查。在“去IOE”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进入了正式调查程序。

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报告称,包括微软和伊士曼柯达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的相关领域占据了优势地位,这些企业往往会利用这一优势来阻碍或限制市场竞争。

其中,微软操作系统软件占据了中国这一市场的95%份额,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资深互联网观察人士方兴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全球信息化逐步发展的背景下,包括IBM、高通、微软在内的外资公司面临的反垄断风险正在上升。尤其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安全意识逐渐提升,促进国产化保证信息安全是重要议题。

国产系统仍“扶不起”

今年以来,微软在中国的发展不断遭遇麻烦。5月16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曾下发过一则通知,规定国家机关在“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采购招标”中,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8操作系统。不过在政府采购名单中,仍然有windows7的身影。

该通知一度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方兴东表示,全球有超过90%的计算机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在中国,这一比例超过95%。基于Unix基础的苹果MacOSX操作系统只能算小众市场。

不过,微软官方从未公布过该公司在中国的业绩数据。曾有报道指,微软在中国近80%的收入,来自于打击盗版过程中的罚款,而非正版软件的销售。

尽管这一数据未得到官方证实,但打击盗版确实是一段时间里微软在华推动产品破冰并获得“补偿性收益”的关键手段。

微软前CEO鲍尔默曾在2011年表示,微软在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所获得的收入,竟然比荷兰市场还要低,“微软在中国每卖出一台电脑所获得的收入,大约是印度的六分之一”。

分析认为,如果国家工商总局此次对微软的调查成立,短期对其业绩不会有很大影响,但却会给国产操作系统带来机会。

在日前公布的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商名单中,在操作系统方面,除了微软的Windows系统外,国产操作系统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

记者在中央政府采购网上看到,本次个人操作系统的名单中,有Deepin、SPGnux、 中 标 麒 麟(NeoKylin)、中科方德、优麒麟、微软、阿里云、龙鑫等8家。其中,阿里云系统为移动操作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免费策略,入围价为0元。

方兴东认为,一款新的操作系统要有立足之地,首先要有一个产业形态丰富的生态系统来支撑它,且这个市场要足够强大。“国内要想做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操作系统,必须是在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基础之上,因为微软的生态和优势都不可复制。”

而在孙永杰看来,即使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成立,国内操作系统市场也不容乐观。“操作系统的架构是要从底层基础做起,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还意识不到这点,仅仅看到了表层现象。”

孙永杰说,“过去这么多年,正是因为国产产品的缺陷和不足,才客观上造成了微软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