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以海珠区对口帮扶为契机发展特色项目
西河黄堂村打造连片荷花不仅扮靓乡村而且还可为村民增加收入
近年来,大埔县以广州海珠区对口帮扶为契机,积极走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先后合作共建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区,推动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把大埔小吃文化城打造成小吃产业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全县2000多个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由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帮扶枫朗四联村建设的65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一期在大埔枫朗建成并网发电。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盛夏七月,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的白莲种植基地里,鲜绿的荷叶透出勃勃生机,村民张伯正在田地里采摘莲蓬、莲子,脸上洋溢着喜悦。这是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对口帮扶的贫困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武曾告诉笔者,今年黄堂村种植的莲子全部由刚引进的旅游公司20万元兜底收购,贫困户按股收益。
据驻村扶贫干部介绍,在保障贫困户如期脱贫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也在思考如何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造黄堂村的“品牌”产业。他们成立了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旅游开发公司租种40多亩耕地用于旅游开发和种植荷花,并启用省帮扶资金,以贫困户每户家庭人均每股1500元的标准入股,让分散经营的贫困户搭上了规模经营的快车。据驻村工作队估算,该基地亩产鲜莲子500斤,莲子产业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合作社每年纯利润可达5万元以上。
这是大埔全县57个省定相对贫困村产业帮扶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现在省定57个相对贫困村有相对贫困人口2896户7644人。至今年5月底,已累计筹集帮扶资金3.132亿元,投入帮扶资金1.5亿多元,实施种养帮扶项目587个,贫困村引进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8家,发展村旅游项目25个,建立电子商务平台13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4个。同时,与广州海珠区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海珠大埔产业对接机制,构建了两地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做强优势产业项目
笔者日前在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区欣红陶瓷主厂房的建设工地上看到,工人们在一栋五层楼高的外围拆除脚手架。工地负责人告诉笔者,公司的主厂房建设已经封顶,准备进入内外楼的装饰阶段,公司宿舍楼、展示厅等正在加紧建设中。
据悉,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海珠区在推进特色产业、捐资助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特别是产业帮扶方面,海珠区与大埔积极共建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园,2014年至今,按照双方签订的共建协议要求,海珠区已投入产业帮扶资金4000万元,目前已入园企业29家,其中投产企业13家、在建企业6家、未动工建设企业10家。同时充分利用海珠区对口帮扶的优势,计划投资1.57亿元,合作共建海珠(大埔)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一个集展示展销、研发设计、技术创新、科技孵化、企业总部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核心区。
海珠区对口帮扶工作队队员任卫锋对笔者说,现在海珠区已经设立了梅州大埔商城(海珠),设有扶贫产品销售(商务)中心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中心2000平方米,主要销售大埔县特色农产品和优先在大埔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聘安排保洁、园林工人,目前该项目正在装修中。此外还通过商贸扶贫的方式,在2016年海珠区举办的消费扶贫节、2016广州食品博览会、2016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健康保健产业博览会上,大埔蜜柚、金针菜、长寿食品等一批农副产品在列其中,将定点帮扶村优质特色农产品送到广州市民家门口。
(罗文燕 丘佳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