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将铺设有轨电车 新增两条隧道

23.06.2014  12:14

建成10年之后,广州大学城控规面临首次大规模调整。根据广州市规委会最近审议通过的广州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大学城将新增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容纳的学生数量可从目前的15万提高到18万。规划还提出对大学城交通体系进行整体提升,新增洛溪岛隧道、新造隧道两条隧道,新增14公里新型有轨电车等,实现30分钟到达天河、海珠、番禺等组团中心。

关键词:功能定位

大学城将升级为“创新之城

大学城建成至今已经10年,虽然其大量优美整齐的教学设施满足了过去10年高校扩招的需求,但科研配套设施不足、没有孵化出高新科技企业、对内对外交通不便等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为了让大学城功能进一步升级,2012年广州市政府通过了《实施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确定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大学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创新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的新目标。

本次广州市规委审议的大学城规划调整,也延续了上述思路。规划提出,将在三个方面对大学城进行升级:功能方面,将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创新环境,积极发展与高教紧密结合的科研、学术交流等功能;交通方面,将进一步加强岛内和岛外的交通联系,打通和海珠生态城、广州中心区的联系;配套方面,将新增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学生、住校教师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建筑体量

新增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为了对大学城进行升级,规划提出在维持大学城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整体容积率,新增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以满足各高校未来10年的发展需求,将可以容纳的大学城在校学生数量从目前的15万提高到18万。

这6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中,分配给已经入驻的10所高校各自建设的为43万平方米,主要让各高校自己建设解决教师公租房、学生宿舍、教学楼、饭堂等配套项目;由政府通过大学城建筑指挥部建设的为1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各种科研、商业、学术交流中心、文化及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

关键词:交通

新增有轨电车和两条出岛隧道

大学城对外交通不便也备受诟病,对此规划也提出对大学城交通体系进行整体提升,提出实现30分钟到达天河、海珠、番禺等组团中心。

对外交通方面,现有4条道路包括南沙港快线、官洲隧道、赤坎桥、小洲桥(现正在加固),在建1条新化快速(已完成番禺区境内全部征地拆迁工作),规划新增了两条隧道洛溪岛隧道、新造隧道(已选定采用双向4车道的隧道形式,通过2个匝道接大学城外环路衔接)。公共交通方面,规划提出加强换乘枢纽建设,新增4座综合换乘枢纽,新增全长14公里的新型有轨电车,新增5条校园内部公交环线。

规划还提出构建大学城97.4公里慢行道,包括完善慢行交通设施,规划公共自行车租赁点78个;完善立体过街设施等。

新建隧道如何使用?

规委会委员建议: 最好让自行车也能走

根据规划,广州大学城将新增两条隧道洛溪岛隧道、新造隧道。在此次审议的现场讨论中,规委会委员马向明建议,大学城现在是自行车爱好者经常去的地方,现在小洲村便桥封闭,唯一能骑车进岛的道路也没有了,很多车友只能骑到官洲岛隧道里,希望以后新建隧道要考虑自行车是不是能走。

规委会委员郭明卓则建议,在大学城沿江的绿道和外环路搞一些停车场,让开车市民可以停车去岛上活动;另外,现在岛上10所大学建筑特色不明显,走一圈感觉各学校没什么区别,希望各个学校新建的时候能增加一些标志性建筑。(刘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