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的乌克兰能否走出撕裂危机
乌克兰“巧克力大王”波罗申克
乌克兰大选终于如期举行。根据乌宪法法院决定,5月25日选出的总统任期5年,下一次总统选举期为2019年3月。大选还将选出基辅市长、市委员会议员,以及包括敖德萨、尼古拉耶夫、赫尔松和切尔诺夫策等多个地区的地方政府。据报道,乌现有合法登记的选民3500万人。
虽然参与本次总统选举的候选人共有21位,但形成最终对决的只有两位:代表前总理季莫申科和现年48岁、被称为“巧克力大王”的亿万富翁波罗申科。据外媒报道,波罗申科第一轮得票率超过55%,季莫申科得票率约13%,波罗申科宣布胜选。尽管乌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不参与总统选举,但对乌总统选举结果影响不大。
这次总统大选如期举行,是促使去年年底以来乌克兰国内政治乱局走向稳定的必要前提。毕竟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政府是在大规模群众示威抗议和乌议会地区党倒戈的情况下被推翻的,而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在乌国内外也一直存有争议,这也是乌临时政府难以借“反恐行动”对主张“独立”的东部武装分子大动干戈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大选产生的新总统及乌克兰新政府,在美国和欧盟的支持与援助下,面临急需解决的四大问题:其一是尽快恢复国内经济秩序和稳定;其二是缓和国内紧张的政治危机,与乌国内各派力量进行对话,实现全国范围的政治和解;其三是加强对乌东部局势的控制力,保持国家统一,包括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政治领导人进行对话谈判,防止其分离倾向进一步加剧;其四是与俄罗斯恢复政治与外交对话协商,改善乌俄关系,并借助俄对乌东部亲俄势力的影响力,劝其解除武装和放弃“独立”主张。
这次乌总统选举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选举“将为该国实现长期和平与稳定创造机会”,希望通过政治途径和包容性政治对话解决国内危机。美国与欧盟均表态“力挺”乌大选,并威胁称若俄罗斯“阻碍”此次大选,将采取“第三轮制裁”。欧安组织则派出大批观察员到乌监督总统选举。对于乌总统选举,俄罗斯由原先强硬施压转为态度“放软”以示支持。俄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称,乌总统选举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是“解决危机的出路”。俄未再坚持先前要求乌进行宪制改革、实行“联邦制”的主张。
乌克兰地处东欧地缘政治核心位置,冷战结束后一直是欧洲东西方之间的“战略缓冲区”,是美欧与俄相互争夺影响力的对象。大选后的乌克兰内政外交,仍将受继续“向西”还是“东西平衡”的这一难题的牵制。同时,美欧与俄也会继续以不同方式介入,展开争夺,以影响乌新政府的内政外交走向。
从俄对乌总统选举态度的变化以及美欧未举起第三轮制裁大棒看,乌总统选举能如期举行,并且乌新政府若能顺利组成、施政,也许会为缓和美欧与俄罗斯亦已紧张对峙的关系,并就未来乌克兰在东西方关系中的平衡定位展开对话、协商和谈判提供机会。
(俞晓秋,国际关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