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面面观①|从“吃瓦片”到孵化器4.0时代,东莞孵化事业正寻找有价值的深度孵化模式

20.01.2021  21:22

编者按:

2021年伊始,东莞孵化器便迎来一系列利好消息,两家孵化器拟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企业被确认为省级科技孵化载体,广东省排名靠前。这些年来,东莞孵化器事业有何变化和进步?即日起,东莞日报推出“孵化器面面观”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过去的2020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经济业态的方方面面。

孵化器事业也不例外。长久以来,孵化器的运营模式离不开租金,“吃瓦片”成了许多孵化器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疫情期间,记者查阅全国各地发布的鼓励孵化器发展的政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依然是“减免房租”。这折射出孵化器增值服务的缺失和盈利模式的短板。

出人意料的是,疫情冲击之下,许多孵化器运营收入下降、经营活动减少,生存压力增加,但东莞的孵化事业逆势增长,喜讯连连。2020年12月30日,东莞又有两家孵化器拟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天之后,省科技厅对全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进行备案,东莞被新认定的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截至2021年1月(含省、国家公示名单),东莞有孵化器122家(国家级总数达到25家,省级21家、市级53家),众创空间达83家(国家级总数达到24家,省级13家、市级12家)。

在莞的多家孵化器企业表示,他们对这一成绩并不惊讶,因为东莞的孵化事业正在寻找有价值的深度孵化模式。从1.0时代的造房子、吃瓦片到2.0时代的做物业、承担部分招聘和通信功能,到3.0时代的定主题、打造主题产业集群,最终要达到4.0时代的产业、园区、创投者的融合共生。这个过程既艰难又缓慢,但值得久久为功。

▲天安数码城

困境:“吃瓦片”模式在疫情下行不通

一台电脑加一个工位,工位上面摆着一杯咖啡,这是孵化器在很多参观者眼中的具体形象。在东莞,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联合办公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两种业态为主。

其实业内并不看好‘吃瓦片’的形式。”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运营总监郑坤表示,孵化器依赖补贴和投资、只当“二房东”的单一盈利模式难以长久。

诚如郑坤所言,疫情刺破了孵化器的泡沫,单靠“吃瓦片”的孵化器企业相继倒下,而聚焦某个产业、发挥培育新兴产业的主体作用的孵化器却独占鳌头。2020年2月初,南都科创课题组联合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展开广东省孵化载体调研,推出《广东科研孵化力“战疫”调研报告》(以下简称:《孵化力报告》),《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孵化器遭遇创新创业整体外部环境变化,孵化器运营收入下降、经营活动大幅减少,生存压力增加。在孵化器运营收入上,受疫情影响,以租金收入为主要收入方式的综合孵化器压力尤其大,而专业孵化器相比表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做二手房东特别没意思,一是疫情常态化之下,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支付高额房租,所以光靠收租维持孵化器的模式本身就存在很多泡沫,一旦遇上疫情,就会淘汰一批孵化器企业。另外,如果一个孵化器只提供场地,那么在现在的形势下它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就拿东莞为例,东莞有100多家孵化器,为什么企业要选择你而不是别人呢?你需要让企业看到你的价值。”尚甲都市产业园项目总监何佩沂说。

尽管很多孵化器负责人看到了“吃瓦片”模式的不可持续,但不能否认,现阶段租金依然是孵化器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我认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绕开租金来谈孵化器,但是我们正在追求‘租金+股权投资’的理想模式。”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驻孵化器的大多为中小微企业,处于初创阶段,回报周期本身就长,而远水难救近火。因此孵化器不应该撇开租金去追求服务,这是不实际的。

破局:孵化器要走专业化道路

疫情冲击之下,许多孵化器运营收入下降、经营活动减少,但东莞的一些孵化器却表现不俗。大浪淘沙,沉者为金,或许考察这些孵化器在疫情期间的行动,便可以管窥孵化器健康运营的密码。

专注做擅长做的事在松湖华科身上就表现为我们一直坚持孵化先进制造业。疫情刚发生那会儿,我们嗅到了市场的机会,鼓励企业去研发防疫需要的口罩机、熔喷布、测温仪等等,获得了良好的回报。”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相关负责人说。

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是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支持的孵化器平台,疫情期间,工研院发挥技术力量、平台资源等优势,主动投入疫情防控物资紧急研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高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其研发小组连夜设计高速全自动平面式口罩生产线,仅用5天完成设计,3天顺利完成样机制造与测试,研发生产的高速全自动平面式口罩生产线产能高,效率达到110pcs/min(传统口罩机80pcs/min),可日产口罩12万-14万只。

无独有偶,尚甲都市产业园也走了相同的路。“园区内不少企业大年初二便开始复工,生产疫情需要的口罩、防护服,因此园区也得以良好运营,2020年上半年园区的发展大半要归功于这些企业。” 何佩沂说。

孵化力报告》显示,在疫情期间,广东省多个专业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扛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重任。一些孵化器在孵企业结合自身生产条件和抗疫需求情况,积极灵活转化生产,从而探索出三种发展模式:科研助力,攻关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助力复工,“跨界”生产紧缺物资;减免租金,在线提供科技服务。三种模式都从各类孵化器自身产业定位出发,展现出拥有清晰定位的专业孵化器的发展潜力。

从字面上看,孵化器就是对创业企业“孵化”使其成长壮大,更注重服务体系和创业生态搭建,从而对入驻企业的特质更为看重。孵化器大多都有各自的门槛要求:有的专注互联网金融创业孵化,有的侧重生物医疗,更多的孵化器偏爱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风口行业”。不管孵化器的倾向如何,注重专业化和垂直化一直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孵化器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四个阶段,1.0时代是造房子,这时候孵化器是空间开发商;2.0时代是做物业和承担部分招聘、通信功能,这时候孵化器是集成服务商;3.0时代开始确定产业主题,把相同产业聚集到一个园区发展,让不出园区找到供应商成为现实;4.0时代则通过股权投资与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这时候孵化器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企业成长的见证者和合作者。从1.0到4.0,每一步都对孵化器的专业度有更高的要求。”郑坤说。

思考:孵化器怎样走得又稳又好?

东莞的孵化器已经很多,在全省范围内数量可以排上号,但是多不代表强。第一是孵化器的集聚程度相对于深圳、广州而言还不够高;第二是孵化服务还不够专业。”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说。

疫情期间,记者查阅全国各地发布的鼓励孵化器发展的政策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依然是“减免房租”。“吃瓦片”情况普遍存在,实际是折射出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的不足,它们无法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孵化力报告》针对疫情期间广东省孵化器遇到的困境,给出了建议,其中有两项值得注意。

第一,应重点引导孵化器摆脱以场租为主的孵化运营模式,加快建设民生科技相关专业孵化器。疫情之下,专业孵化器受租金影响情况明显小于传统孵化器。广东可以继续推动综合孵化模式发展,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方向,发挥专业孵化器培育新兴产业的主体作用。

第二,应鼓励孵化器之间进行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共享。疫情期间涌现出了如“共享员工”这样促进资源共享的案例,还有科研机构将其研制的科研原料向社会共享,节省了科研成本、取得了社会效益。由此,更大范围的科研创新力量间也可以加强协作、进而构建共享生态圈。

事实上,东莞孵化器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记者走访时多家孵化器负责人都意识到“吃瓦片”模式的不可持续,纷纷探索转型道路,这个过程既艰难又缓慢,但值得久久为功。“孵化企业就是在种树,短时间内需要不断投入精力和养分,虽然产出少,但不能说这种努力是无意义的。” 何佩沂说。

东莞的孵化氛围很棒,市科技局、孵化协会经常组织我们参加活动,同行之间可以在活动中交流信息,进行资源共享,合作的气氛大于竞争,这也是我们能一直进步的原因。”郑坤说。

文字:唐卓

摄影:郑志波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