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家长花式“求关注”,学校应花式“求理解”

07.09.2018  10:20

  ■ 李先梓

  “今日开学,从此便入江湖。”近日,天津一位家长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背影,配上如此评论。话中深意自现,学校无疑是大社会的小缩影,酸甜苦辣、人情世故,多少会映射其中。于是,部分家长们开始向老师花式“求关注”:有的家长快递了一套护肤品寄到办公室;有的家长提出为老师新家提供设计方案,有家长为老师提供名车试驾机会……

  然而,几乎所有老师都表示,绝不会因个别家长送了礼或帮了忙,就格外优待某个学生。而这些家长未得到其所期望的回报,或心有怨气,反而导致了老师、家长和学生产生隔阂的负面效果。    事实上,“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早已是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严令禁止的内容,各地各学校为此也纷纷祭出高招,如有的在校园里安装“电子眼”,从技术上铲除送礼行为的“灰色地带”,以保护老师,以免触及法规红线。

  尽管如此,如何给老师送礼的帖子在家长群里还是很有市场。出现此类现象,固然与家长观点根深蒂固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家校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家长毕竟对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老师的教学管理工作不熟悉,老师拒绝礼物的解释却又往往会被家长误解为故意“假清高”。显然,要消除这种现象,不能只靠老师自己“挡箭”。家长既然花样“求关注”,学校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向家长花样“求理解”。

  目前教育部门的各种禁令,都是针对教师而言,家长虽有耳闻,但未必知道这些禁令对老师的重要意义。学校完全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共建平台、家长群等告诉家长,给老师送礼其实就是给当事老师出难题,甚至会害了老师,效果适得其反;另外,要关注家长诉求,也可以把学校排座次、选拔班干部和三好学生的机制办法公之于众,接受家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