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依赖”低龄化 低头族儿童何去何从
[ 导读 ]现代人尤其是过于依赖触屏的年轻“低头族”,应适当克制使用手机,关掉网络,回归现实生活。在手机使用这个“跷跷板”上玩好平衡,把握自己,让生活变得张弛有度。
触屏时代,不做“屏奴”
由于触屏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显示屏幕,“屏奴”一词由此而来。研究显示,过于沉溺于触屏电子产品容易引发颈椎病与视力下降等生理问题,还会引发睡眠紊乱,进而让人出现抑郁症状。
令人更加担忧的是,如今“屏奴”的年龄越来越小。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4岁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将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他们的课余生活仿佛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专家指出,“屏幕依赖”低龄化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其行为的引导和监管。
沉迷电子世界危害多
5岁的康康坐在电脑屏幕前可以安安静静地待上几个小时。爸爸妈妈上班后,爷爷忙着上网炒股,奶奶忙着做家务。为了让活泼好动的康康“乖”一点,他们给康康配了一台电脑。半年下来,康康玩游戏的功力大长,可也戴上了矫正视力的眼镜。更令妈妈忧虑的是,康康似乎变得沉默寡言、不太合群。
“低头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最近已经有几位四十出头的朋友对我说眼睛明显变花了,还有青光眼等病。商人都在猜测智能手机到底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但是我觉得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智能手机一定会改变无数人的眼睛。”一位医学博士在微博里这样写道。
“屏幕依赖”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最为致命。据资料显示,10多年间我国各学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平均上升20个百分点,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重要原因。
除了影响儿童体质,“屏幕依赖”对儿童的心智发育也会造成影响。英国一项针对5岁至13岁儿童的调查显示,会上网、会玩电脑游戏、会使用iPhone或iPad的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差,65%不会泡茶,81%不会看地图,45%不会系鞋带。教育专家担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危害儿童的阅读和交际能力。
“儿童迷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容易淡化现实人际交往,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有的孩子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回不到现实生活中,跟父母沟通都困难。”福州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兰贯虹说。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杨青告诉记者,一些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他们的兴趣点总是游移不定,甚至连他们最沉迷的游戏,都是这一个还没有玩完,就迫不及待地想玩下一个。
让现实生活更精彩
“我们班有32个孩子,90%的小朋友都会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游戏的攻略,例如‘植物大战僵尸’等。我们希望孩子能多接触大自然,不要老是玩这些触屏电子产品。”从业5年的幼儿园教师许小姐一脸无奈。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触屏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小孩最为亲密的玩伴、最为依赖的朋友。“对触屏电子产品的依赖,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碰上数码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杨青告诉记者,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便于低龄儿童操作,既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很少有孩子能抵挡得住诱惑;再加上如今家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孤独、无聊,很容易产生“屏幕依赖”,因此成了“屏奴”。
“‘屏奴’低龄化,其实质是亲子教育的缺失。”省级幼教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鹿海云认为。
“孩子之所以成为‘屏奴’,大多是家长图省事,寄希望于‘电子保姆’。也有一些家长自己就整天沉湎于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孩子难免会效仿。如果家长经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或参加社交活动,孩子就不会以玩触屏电子产品打发时间。即使接触电子产品,也不至于沉迷。”福州市“十佳”教师马萍告诉记者。
不过,“不买手机、不让上网”也并非解决之道。“家长的科学引导很重要。”杨青认为,家长不能一味地严厉打压孩子使用触屏电子产品的行为,不应忽视其背后那种需要亲密关系又缺乏安全和信赖的矛盾心理。
“在幼儿阶段,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确,任何电子产品只是工具,例如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电脑就是用来搜寻资料和看动画片。只要坚守这个原则,就不会沉迷手机或电脑的游戏。”知名教育家陈禾在微博里说。
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虚拟世界更精彩,那又何惧触屏电子产品?
相关报道
公交、地铁、马路、餐桌、会议室甚至是厕所等场所总有不少人在双眼紧盯手机屏幕,刷微博、聊微信、看新闻、玩游戏……伴随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玩手机的“低头族”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不断看到有人因玩手机丢了命的新闻,令人痛心。“低头族”被手机等现代工具“绑架”,该如何走出困境?
玩手机丢了命
本月10日,一名湖北十堰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坎不幸身亡。一同伴转身跳下相救,落在深坎中间一个平台上,造成腰椎骨折、右踝骨骨折,现在医院接受治疗。
这样年轻的生命,发生这样的悲剧,令人惋惜、痛心。而生活中,“低头族”对于危险不以为然的事情,并不少见。有人在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而不顾信号灯;国庆期间,网曝一名客运司机在高速上开车斗地主,罔顾全车乘客生命;甚至有粗心爸爸公交车上顾着玩手机,下车时把孩子丢在了车上,差点弄丢孩子;近日,山东航空乘务人员航班飞行过程中玩手机被曝光后停飞,被网友称“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机不离手,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不少人还为此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等疾病。不少“手机控”有着在就寝关灯后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而近距离、昏暗光线环境中,手机强光直射眼睛会造成视力急速恶化。有专家提醒,长时间盯着手机会导致眼睛干涩,进而诱发炎症和感染,严重的甚至导致失明。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7月发布的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时长约12小时;八成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
“据统计,现代人手机距离身体一般不超出1米,也就是随手可拿到手机的距离。不少人也是走到哪玩到哪,连走路也不放过。”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沈阳教授介绍说。
据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普及化、手机智能化,一些年轻人、上班族沉迷于上网,随着“控族”的日益壮大和成为“控族”时间的延续,引发出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许多当事人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但不能克服。
一些“低头族”因为沉迷手机而影响工作效率,过着“瞎忙”生活,上班期间,坐到电脑前,手机放眼前,时刻准备着查看手机传来的各种提示声,工作只是匆匆“抽空”应付。采访中记者发现,“低头族”多为依赖网络的大学生、年轻上班人群,多数人表示自己离不开网络。然而记者最近也发现,甚至不少逾45岁的中老年人也开始逐渐变成“手机控”“低头族”。
武汉康德同济心理咨询专家、湖北省高级心理咨询师周瑜说:“现代人依赖网络、依赖手机是因为被时代裹挟着,不得不依赖,甚至可以说是被绑架着向前走。如果没有网络,就会容易感觉‘掉链子’,因为社交狭窄,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足。因此,不得不多通过网络,让自己不至于落伍,不至于在周围的人群互动中‘out’。”
如何走出“绑架”困境?
心理咨询专家认为,现代人尤其是过于依赖网络的年轻“低头族”,应适当克制使用手机,关掉网络,回归现实生活。在手机使用这个“跷跷板”上玩好平衡,把握自己,让生活变得张弛有度。
沈阳教授认为,手机开发应用上需增加使用计时、统计、提醒等功能。当用户使用到一定时间,应给予提醒;要关注手机用户良好习惯的培养,如手机软件如何正确使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目前高校课程这一方面相对缺失,今后教育需要逐步填补,以提高人们的电子产品的使用素养。”沈阳说。
心理咨询专家建议:微博等网络客户端只关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不要让自己成为信息的“储存场”甚至“垃圾场”。
低头族
(英文名:Phubbing单词由澳大利亚麦肯和Macquarie大辞典联手精心杜撰而来,形容那些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面前的亲友的“低头族”),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上班族。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的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
形成原因
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快节奏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线拉长等,客观上令私人时间碎片化,属于自己的“整块”时间越来越少,但一个人吃饭、赶路的机会却增多,导致不少年轻人只能抓紧碎片时间,通过数字终端进行娱乐休闲。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程序,带来生活的便利和多样的娱乐手段。智能手机成为低头族打发碎片时间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上网浏览、玩游戏、看视频等。
存在问题
有研究表明,每天长时间接触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刺激,会注意力不集中。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有被数字产品“侵蚀”之势,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
危险瞬间
好多人玩起手机来,那是没日没夜。走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坐车看手机、就连开车也在看手机。殊不知,这类被称作手机低头族的人,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编辑: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