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与佛山的那些事

06.10.2015  18:57
助屠呦呦拿下诺奖的,还有两位与佛山有关的人!一位助她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另一位则让她离世界大奖更近。

昨天以前,你或许还会问屠呦呦是谁。但是,从昨天下午5点30分开始,这个名字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全国闻名。

因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被她夺得。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该奖项。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这些或许你都已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或许是,原来助屠呦呦拿下诺奖的,还有这两位与佛山有关的人!一位助她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另一位则让她离世界大奖更近。

穿越千年,葛洪助她拿下诺奖

屠呦呦、葛洪、佛山的那些事儿

屠呦呦与青蒿素的缘分,要追溯到1967年5月23日。当时,中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青蒿素正是在这个项目的研究中,被屠呦呦成功提取出来,而这一过程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的几句话启发了她。

提起葛洪,佛山人一定很熟悉,现在的南海丹灶就因葛洪得名。丹灶原名珍丰市,相传东晋葛洪曾在这里结灶练丹成圣,遗有炼丹灶而得名。

现在仙岗村出土的“丹钵”,据讲是葛洪炼丹所用;丹灶村内的一口古井名为仙井,据说也是因葛洪在此取水炼丹而得名。而仙岗村的金锋岗上有一块圆形的地方至今寸草难生,据说就是当年葛洪炼丹的遗址。后人为了纪念葛仙,就将本地的地名改为丹灶。

首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葛洪帮大忙

与丹灶成为葛洪结灶练丹成圣之地有点类似的是,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也成为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灵感之源。

  屠呦呦资料照

在523项目的研究中,屠呦呦与同事一起查阅了大量药方,最后整理了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方集》,从中找出了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中草药或方剂。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也一度陷入僵局。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受到了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屠呦呦由此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

于是,她降低了提取温度,由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更低的乙醚提取,结果发现,乙醚提取法的提取物对于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均达到100%!1972年,该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世界大奖前,佛山专家写下她的名字

实力获同领域专家的认可

若说葛洪的几句话让屠呦呦成功提取了青蒿素,有了站上世界奖台的基础,那么接下来这位佛山人写下的一个名字,或许让屠呦呦离世界奖台更近。

他就是佛山南海人李国桥——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疟疾专家、青蒿素发明获奖人之一、多个青蒿素复方的发明人。

为何这么说?因为在申报拉斯克奖的表格中,他写下了屠呦呦的名字。

屠呦呦资料照

据李国桥回忆说,2010年底,有位美国知名的医学教授推荐他填写一些表格,用于申报拉斯克奖,表格的最后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获得了这个奖,你认为还有谁应该获奖?

李国桥当时填了两个人,第一个是屠呦呦,第二个是罗泽渊。2011年拉斯克奖揭晓,屠呦呦获奖,成为该重要奖项历史上第一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当然,屠呦呦能获奖,并非个人力量所致,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这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两位科学家米勒·路易斯和苏新专的大力推荐有直接关系。

美国科学家解读获奖原因

屠呦呦的推荐人苏新专曾在采访中表示:“从发明到临床应用,青蒿素的研制肯定凝聚了一大批科学家的功劳,523项目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有很多人做了贡献,这毋庸置疑。

但他也指出,评奖关键看三个方面:一是谁先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二是谁提取出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三是谁做了第一个临床实验。

正因如此,他说:“屠呦呦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性,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美国人颁奖,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来源: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